天安字典

《读曲歌八十九首 其五十七》

时间: 2025-05-12 09:15:52

诗句

侬心常慊慊,欢行由豫情。

雾露隐芙蓉,见莲讵分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9:15:52

原文展示:

侬心常慊慊,欢行由豫情。
雾露隐芙蓉,见莲讵分明。

白话文翻译:

我心中常常感到愉悦,欢快的行走源于内心的愉悦情感。
迷雾和露水掩盖了荷花,想要看清莲花却难以分辨。

注释:

  • 侬心:我心,指的是自己的内心。
  • 慊慊:愉快,快乐的样子。
  • 欢行:欢快地行走,心情愉悦时的状态。
  • 由豫情:由内心的愉快情感所引发。
  • 雾露:雾气和露水,常用来营造氛围。
  • 隐芙蓉:隐约可见的荷花。
  • 见莲讵分明:想要看见莲花,却难以分辨清楚。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芙蓉”和“莲”均为常见的水生植物,象征着纯洁和美好。在古代文人笔下,荷花常常与高洁、清雅的品格联系在一起。这里隐含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此诗作出自隋代,具体作者不详。隋代作为一个短暂而重要的历史时期,文学上继承了南北朝时期的风格,并逐渐走向繁荣。

创作背景:据推测,这首诗可能源于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表达了内心的愉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隋代时期,社会动荡后人们对于自然的渴望和回归,反映了人们内心的情感诉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言辞传达了复杂的情感,诗人在表达内心愉悦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开头的“侬心常慊慊”直接揭示了诗人愉悦的心境,随之而来的“欢行由豫情”则体现出这种愉悦的源泉在于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而后两句“雾露隐芙蓉,见莲讵分明”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雾露带来的朦胧感与诗人内心的清晰形成了反差。这里可以看作是对美的追求被外界因素所遮蔽,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荷花作为诗中的重要意象,既代表了纯洁的心灵,也暗示着理想中的美好往往难以捉摸。

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蕴藏了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美的感悟,展现了隋代文人对情感细腻的把握及其艺术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侬心常慊慊:我内心常常感到愉悦,表现诗人的积极心态。
    2. 欢行由豫情:欢快的走路由内心的愉悦情感驱动,强调情感与行为的关系。
    3. 雾露隐芙蓉:自然景象中的迷雾和露水遮蔽了荷花,形成一种朦胧的美感。
    4. 见莲讵分明:想要看清莲花,却难以分辨,暗示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情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对仗:前后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表达了诗人对内心愉悦和自然美的追求,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 芙蓉:象征纯洁与美好,代表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 雾露:代表外界种种的遮蔽,暗示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 莲花:同样是美的象征,但在此处因环境的影响而显得模糊不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侬心常慊慊”中的“侬”指代谁? A. 他
    B. 她
    C. 我
    D. 你

  2. 诗中提到的“雾露”主要起到什么作用?
    A. 产生清新空气
    B. 遮蔽美景
    C. 形成水源
    D. 让人感到寒冷

  3. “见莲讵分明”表达的情感是?
    A. 清晰
    B. 迷茫
    C. 喜悦
    D. 悲伤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可以将这首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李白在诗中同样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其意象更加奔放,与此诗的内敛感形成鲜明对比。李白的豪放与此诗的细腻相辅相成,共同展现了中国古诗词丰富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查询

论语 时习章 论语·慎终追远 咏史下·曹操七首 太极诗上范天碧侍郎 野步十首 咏史上·李斯三首 咏史上·张汤公孙弘 咏史上·韩信三首 咏史 归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匸字旁的字 党徒 包含恕的词语有哪些 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石字旁的字 心力交瘁 抛数 嘉言懿行 眉飞目舞 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巾字旁的字 止字旁的字 装聋作哑 三言五语 乙字旁的字 广乐钧天 筹酌 直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