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5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53:44
杖藜高踏半山云,不见此岗知几春。
异时人物凋零尽,只有青山似故人。
我手杖着拄杖,踏上半山的云雾,不知道在这座山岗上已经过了多少个春天。往日的人物都已凋零、消逝,唯有这青山依然如故,似乎是我老朋友。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著名典故,但通过"青山似故人"的意象,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对过往的追忆。青山象征着永恒与不变,而人则是短暂与易逝的,形成鲜明对比。
龚况,字君复,号耕夫,宋代诗人。他生于北宋时期,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其诗风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龚况的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游天峰寺》创作于诗人游览天峰寺时,可能是在对往日的回忆与思索中写下的。诗中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自然的深厚情感。
《游天峰寺》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山水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结合。开头“杖藜高踏半山云”,描绘了诗人高处行走的状态,展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的情绪,同时也暗示了他对高远理想的追求。接下来的“不见此岗知几春”则表达了对于时间流逝的感叹,诗人似乎在疑惑自己在这座山岗上已经度过了多少个春天,隐含着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随后“异时人物凋零尽”一语,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人事的变迁,往日的朋友和熟悉的身影都已随时间而消逝,留下的只有山水。最后一句“只有青山似故人”,则通过青山的永恒,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执着与依恋。青山的存在仿佛在向诗人诉说着那些曾经的美好回忆,成为一种情感的寄托。
整首诗以自然为景,情感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忧虑,对自然的眷恋,以及对故人的怀念,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情感的丰富性。
杖藜高踏半山云:
不见此岗知几春:
异时人物凋零尽:
只有青山似故人: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自然的深厚情感。诗人在游览天峰寺时,回忆起往日的人物,感叹岁月无情,而唯有青山依旧如故,表现出一种对故人和过往的怀念,以及对永恒自然的依恋。
诗人手里拄的是什么?
A. 拐杖
B. 藜杖
C. 木杖
D. 竹杖
诗中提到的“青山”象征了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友谊的消逝
C. 自然的永恒
D. 时光的无情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对金钱的追求
B. 对过往的怀念
C. 对名利的渴望
D. 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