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0:11
穷隐处兮窟穴自藏。
与其随佞而得志兮。
不若从孤竹于首阳。
在穷困隐蔽的地方,我独自藏身。
与其依附于谄媚者而获得功名,
不如在首阳山的孤竹旁寻求清白。
“伯夷”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隐士,因不愿为纣王所用而隐居。诗中提到的“孤竹于首阳”便是指伯夷隐居的地方,体现了他不屈于权势的高洁志向。
东方朔,西汉时期的文学家,著名的辞章家和谏议官,以其机智幽默和深刻的见解著称。东方朔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本诗创作于汉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之时,诗人通过对隐士伯夷的歌颂,表达了对清白高洁品格的向往及对谄媚者的鄙视。
《嗟伯夷》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清白高洁生活的追求。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隐士的孤独与谄媚者的浮华。首句“穷隐处兮窟穴自藏”描述了隐士的生活状态,给人以艰苦的印象,然而这恰恰反映了隐士的真实与坚定。接下来的“与其随佞而得志兮”则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尖锐揭示。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许多人选择依附于权贵与谄媚,而这种选择无疑是对人格的妥协。最后一句“不若从孤竹于首阳”则是诗人的价值观体现,强调在孤竹旁寻求的清白与高洁,这种选择虽孤独却高尚,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坚守。
诗歌的主题在于倡导高洁的品格与真实的自我,反对谄媚与虚伪,强调在艰难环境中坚守理想的重要性。
诗中“穷隐处”指的是:
A. 富裕的地方
B. 隐蔽的地方
C. 热闹的地方
D. 光明的地方
诗中提到的“孤竹”象征的是:
A. 贫穷
B. 高洁
C. 权力
D. 谄媚
诗人在最后一句表达了哪种情感?
A. 嫉妒
B. 向往
C. 失望
D. 愤怒
《归园田居》(陶渊明)与《嗟伯夷》在主题上都强调了对清净、高洁生活的向往。陶渊明通过归隐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而东方朔则通过伯夷的隐居体现了对高洁品格的推崇,二者虽形式不同,但思想内核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