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玲珑四犯》

时间: 2025-05-13 12:18:31

诗句

韵胜江梅,笑杏俗桃粗,空眩妖艳。

尽屏铅华,天赋翠眉丹脸。

门闭昼永春长,看燕子、并飞撩乱。

欢岁华若箭频换。

深院有谁能见。

夜来初得同相荐。

便门阑、瑞烟葱茜。

天然素质真颜色,直是惊人眼。

曾向众里较量,似六个、骰儿六点。

应自来恨闷,和想忆,都消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2:18:31

原文展示

玲珑四犯
作者: 杨泽民 〔宋代〕

韵胜江梅,笑杏俗桃粗,空眩妖艳。
尽屏铅华,天赋翠眉丹脸。
门闭昼永春长,看燕子并飞撩乱。
欢岁华若箭频换。
深院有谁能见。
夜来初得同相荐。
便门阑瑞烟葱茜。
天然素质真颜色,直是惊人眼。
曾向众里较量,似六个骰儿六点。
应自来恨闷,和想忆,都消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美的赞美与思考。诗中提到的“江梅”和“杏”是自然界的美丽事物,前者韵味独特,后者则显得庸俗而粗糙;即使它们美丽,却也难掩内在的空虚与妖艳。作者在这幅画面的描绘中,强调了自然的原始美,抛却了华丽的装饰和虚幻的表象。

在春日的长昼中,诗人闭门独处,静静欣赏燕子在空中飞舞,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如箭般急速。深处院落,似乎无人可见,夜晚的来临带来了初次的相遇,门前的栏杆上飘散着瑞气,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美好和宁静的窗口。最后,诗人提到自己曾在众人之中较量,像是掷骰子般的不确定,却又感受到内心的烦闷和思念随之消散。

注释

  • 江梅:指梅花,象征高雅。
  • :杏花,多用于形容美丽但略显庸俗。
  • 铅华:华丽的外表,指的是装饰的表象。
  • 翠眉丹脸:形容女子的美丽容貌。
  • 瑞烟:象征吉祥的烟雾,通常用来比喻美好的气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泽民,宋代词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思考,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的一个春日,正值繁花似锦之时,作者借此时节抒发对美的感悟与思考,体现了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此首《玲珑四犯》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开篇便以“韵胜江梅”引人入胜,既赞美了自然的韵味,又有对比之意,突出了梅花的高洁与其他花卉的庸俗。紧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内心的感受,闭门独处时,他观察着燕子的飞舞,感受到春日的长久与岁月的流逝。

“欢岁华若箭频换”一句,表现了时间的无情与快速,带来了淡淡的惆怅。在深院之中,似乎无人能见的寂静中,诗人夜晚的思考与回忆交织,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邃的氛围。“天然素质真颜色”一语,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强调了自然之美的真实和纯粹。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层次分明,情感细腻,既有对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我与自然的和谐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韵胜江梅:江梅的韵味胜过其他花卉。
  • 笑杏俗桃粗:杏花和桃花显得庸俗而粗糙。
  • 尽屏铅华:抛去华丽的外表。
  • 天赋翠眉丹脸:自然赋予的美丽容貌。
  • 门闭昼永春长:闭门独处,感受春天的长久。
  • 看燕子并飞撩乱:燕子在空中飞舞,景象纷繁。
  • 欢岁华若箭频换:岁月如箭般快速流逝。
  • 深院有谁能见:深院中无人能见的寂静。
  • 夜来初得同相荐:夜晚的初次相遇。
  • 便门阑瑞烟葱茜:门前的吉祥瑞气。
  • 天然素质真颜色:自然的真实色彩。
  • 曾向众里较量:曾在众人中较量。
  • 似六个骰儿六点:像掷骰子一样的无常。
  • 应自来恨闷:自然而然的烦闷。
  • 和想忆,都消散:思念与烦恼随之消散。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江梅”和“杏”对比,突出不同的美。
  • 比喻:将岁月比作箭,表现时间流逝之快。
  • 拟人:燕子的飞舞仿佛与诗人心情相连。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及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和真实情感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江梅:象征高洁与孤独。
  • 燕子:象征春天的来临与自由。
  • 瑞烟:寓意吉祥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韵胜江梅”中“韵”的意思是: A. 声音
    B. 韵味
    C. 音调
    D. 重复

  2. 诗中提到的“欢岁华若箭频换”是想表达: A. 年龄的增长
    B. 时间的流逝
    C. 季节的变化
    D. 生活的繁忙

  3. 诗人通过“门闭昼永春长”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热爱
    B. 宁静的生活
    C. 对孤独的感慨
    D. 对外界的排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描绘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月夜忆舍弟》 by杜甫: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与情感。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首诗皆描绘了自然的美与个人的情感,但李清照更注重于细腻的情感,而杨泽民的诗则更偏重于对自然的赞美与深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 望江南 纪事 野饮呈祝山甫 矮斋杂咏二十首·水禽 田家 其五 述怀 纪时 新市杂咏十首 和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阴鸷 沉痼自若 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馨繁体字书写指南_掌握汉字馨的正确写法 蛍鳝 厂字头的字 西字头的字 众人拾柴火焰高 耒字旁的字 臼杵 十字旁的字 好涵高躅 行走如风 9画起名常用字精选_9画吉利汉字推荐 描写美景的诗_千山万水的美景诗句赏析 横竖勾的汉字_带横竖勾的汉字大全 借身报仇 包含缆的词语有哪些 白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