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子苍携和章见过用韵为谢》

时间: 2025-04-27 05:15:19

诗句

胡岭三年自竄流,归来差慰此生浮。

政缘天下无双士,非为江东第一州。

悬榻坐中难入眼,设罗门外少回头。

袖诗不意高轩过,问里人曾到此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15:19

原文展示:

胡岭三年自竄流,归来差慰此生浮。
政缘天下无双士,非为江东第一州。
悬榻坐中难入眼,设罗门外少回头。
袖诗不意高轩过,问里人曾到此不。

白话文翻译:

我在胡岭流亡了三年,归来时却只能勉强安慰这漂泊的生活。
因为政事上有卓越的人才,所以这里并不是江东最好的地方。
坐在悬榻上却难以安心,门外设立的罗帷让我很少回头。
不料手中握着的诗稿,正好与高轩相遇,问路人是否曾到过这里。

注释:

  • 胡岭:指胡岭地区,可能是作者流亡时所居之地。
  • 三年自竄流:自我流亡三年,表示经历了艰难的生活。
  • 归来差慰:归来时只能略作安慰,表达了对生活的不满与无奈。
  • 政缘天下无双士:因有天下无敌的优秀人才,表明政治环境的优劣。
  • 非为江东第一州:这里不是江东最好的地方,反映了对家乡的怀念。
  • 悬榻坐中难入眼:坐在床榻上却难以入眠,暗示心中烦恼。
  • 设罗门外少回头:罗门外布置的帷帐,让人不愿回头,象征着对过去的逃避。
  • 袖诗不意高轩过:手中握着的诗稿,意外地遇到高轩,可能暗示重逢或交集。
  • 问里人曾到此不:问路人是否曾到过此地,表现了对往事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字子苍,生于宋代,诗人及词人,作品以其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其作品常反映个人的遭遇和对社会的思考,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流亡期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体现了他在政治动荡时期的无奈与愤懑。诗中透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胡岭”为起点,描绘了诗人在流亡生涯中的孤独与思索。前三句通过对流亡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现状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怀念。特别是“归来差慰此生浮”,一句道出作者的心声,流亡的生活让他感到无所依靠,心灵的漂泊感愈加明显。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对政治环境的观察,诗人认为“政缘天下无双士”,表明他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无奈,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人才的渴望与期待。最后两句通过与“高轩”的偶遇,进一步加深了作者对往事的追忆,展现了流亡生活的孤独与对人情的渴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次分明,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叹息,又有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想深度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胡岭三年自竄流:流亡三年,表明了长时间的漂泊,感到无奈。
  2. 归来差慰此生浮:归来后,生活依然浮沉,显示出失落感。
  3. 政缘天下无双士:政治背景下,优秀人才难觅,反映对政局的失望。
  4. 非为江东第一州:暗示对故乡的怀念与对现状的否定。
  5. 悬榻坐中难入眼:坐在床上难以入眠,内心的烦恼重重。
  6. 设罗门外少回头:设置的门帷外,内心对过去的不愿回首。
  7. 袖诗不意高轩过:不期然的相遇,暗示与旧友的重聚。
  8. 问里人曾到此不:向路人询问是否到过此地,表达对过往的追忆。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归来差慰”与“悬榻坐中”。
  • 比喻:将生活比作浮沉,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心境。
  • 象征:罗门象征着对过去的逃避,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集中在对流亡生活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细腻描绘,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对理想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胡岭:象征着流亡与漂泊,代表了作者的苦难经历。
  • 悬榻:表示居所,传达出孤独和不安的情感。
  • 罗门:象征着对往事的逃避与不愿回首的心态。
  • :诗稿的意象,体现了作者的文化追求与内心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曾几的作品主要反映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失落与无奈
    • B. 喜悦与幸福
    • C. 忧伤与绝望
  2. “胡岭三年自竄流”中“自竄流”的意思是?

    • A. 自由旅行
    • B. 自我流亡
    • C. 自我放逐
  3. 诗中提到的“高轩”象征着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旧友的重聚
    • C. 归乡的希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斗处》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曾几与李白
    • 李白的诗多表现豪情壮志,而曾几则更多流露出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

解读: 两位诗人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李白追求的是一种洒脱与豪放,而曾几则更加细腻,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反映出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遭遇。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语言艺术》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反义词: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六姊孙俨箫没于丁亥家难为赋一诗 宋五公 其一 李文靖公 通州相城呈同事诸公二首 其二 清明日雨中闻鹃二首 云林小景 夏日书事 东郭草堂话别次白岩南坞燕泉惕庵联句韵 其三 望江南 其三 残岁即事 其六 赠葛宇宽孝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自告奋勇 肀字旁的字 前古未有 耳边风 跋来报往 概用 落井投石 存开头的成语 自律甚严 可知论 示字旁的字 久而久之 包含那的词语有哪些 浸明浸昌 宝盖头的字 齿字旁的字 身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