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1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10:29
一片清光万里兼,
几回圆极又纤纤。
君看出没非无意,
岂为辛懃养玉蟾。
这明亮的月光洒满万里,
几次圆满又细腻。
你看那月亮的升起与落下,绝非偶然,
难道是为了辛勤抚养那白玉蟾蜍吗?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愚,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以“变法”著称,提倡以新法治国,推动社会进步。王安石的诗歌自成一派,风格清新,内容丰富,常常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王安石作为改革者,心中对国家前途充满忧虑。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中对月亮的描绘不仅仅是自然风光的赞美,也蕴含了他对人生哲理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咏月三首》中的这首诗,通过描绘月亮的清光与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清光万里”便将月亮的明亮映衬出一种无垠的空间感,给人一种广阔、宁静的氛围。接着“几回圆极又纤纤”,不仅描述了月亮的形态变化,更引发读者对人生无常的联想。
在第三、四句中,诗人以“君看出没非无意,岂为辛懃养玉蟾”反映了对月亮存在意义的思考。这里的“出没”不仅指月亮的升起与落下,更暗示人生的起伏与变化。而“辛懃养玉蟾”则是对月亮的美好象征,带有一种哲理反思,暗示着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既有对美的赞美,也有对生命深邃的探讨,体现了王安石既热爱自然,又富有哲理思考的独特风格。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展现了王安石独特的生活哲学和艺术风格。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自然的美
B. 人生的哲理
C. 对历史的思考
D. 对爱情的描绘
“岂为辛懃养玉蟾”中的“辛懃”是什么意思?
A. 辛苦而认真
B. 美丽而珍贵
C. 清澈而透明
D. 高远而深邃
诗中提到的“出没”是指什么?
A. 月亮的升起与落下
B. 太阳的变化
C. 星星的闪烁
D. 云彩的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