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5:1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5:11:10
病起过宝觉
王安石
执手乍欣怅,霜毛应更新。
依然旧童子,却想梦前身。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生病时对往昔的回忆和对未来的迷茫。握着手,心中突然感到一阵惆怅,仿佛自己身上的白霜又在更新。在这片刻的感慨中,自己依然是个年轻人,却不禁想起曾经做过的梦,那些梦中的自己似乎和现在的自己有些割裂。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主张通过改革来增强国家的实力。王安石的诗歌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常常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传达深刻的思考。
《病起过宝觉》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他在政治上的失意和生活中的种种困扰之时。诗中流露出对过往青春的怀念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叹,折射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病起过宝觉》是王安石晚期的一首抒情诗,诗中透出病痛的沉重与生命的感慨。首句“执手乍欣怅”描绘出一种温暖的场景,握住手的瞬间却又带来了深深的惆怅,这种情感的矛盾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接下来的“霜毛应更新”则通过白霜的意象,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衰老,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凄凉。最后一句“依然旧童子,却想梦前身”则是对自己身份的自省,尽管心中仍有年轻人的梦想和朝气,却不得不面对逐渐老去的身体和现实的无情。全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恰到好处的意象运用,令人感受到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王安石作为一位深具人文关怀的诗人的独特视角。
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与时间流逝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传递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哲理的思索。
诗中“执手乍欣怅”表达了什么情感?
“霜毛”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的中心思想主要反映了什么?
答案
王安石与李白
王安石的《病起过宝觉》着重表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李白的《月下独酌》则通过豪放的饮酒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生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