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5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53:17
尘土波澜不自期,
飘然身与愿相违。
衰根要路知难植,
病羽长年欲退飞。
高论已嗟能听少,
力行还恨赋材微。
惭君俊少今知我,
一见心如客得归。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人感到生活中的波折和困难是无法预料的,自己的身心状态与理想相悖,感到无奈和失落。虽然有心想要有所作为,但却因根基衰弱而难以立足,身体的病痛也使自己无力追求飞翔的梦想。即使有高论,但能倾听的人却少之又少,尽管努力行动,却因能力有限而感到无奈。面对朋友的才华,诗人感到惭愧,因为自己如今的状态让人心如客人,难以归属。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在文学上以诗、文、词俱佳而著称,倡导“文以载道”,其作品兼具政治思想与个人情感。
《次韵酬王太祝》是王安石与友人王太祝间的诗歌交流,表现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以及对友人的钦佩。写作时,王安石正面临政治上的困难和个人的健康问题,因此在诗中表达了对命运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惭愧。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心中深沉的孤独与惆怅。开头两句,诗人以“尘土波澜”引入,暗示生活的不确定性和波动,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失落。诗人自觉与理想的远离,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的渴求交织在一起。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用“衰根”和“病羽”形象地描绘了自己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困境,强调了个人能力的不足与理想之间的距离。此时,诗中的情感愈发沉重,透出一种无力感。
最后两句,诗人对王太祝的才华表示钦佩,同时自感愧疚,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比较与自我反省。整首诗在感慨中流露出对友人的尊重和对自身境遇的思考,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渴望。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以及对友人才能的敬佩与自身境遇的惭愧。通过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挣扎。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衰根”是指什么?
诗人对王太祝的态度是?
王安石的《次韵酬王太祝》与李白的《将进酒》形成对比,前者更多地表现出个人的孤独与无奈,而后者则充满了豪情与对生活的热爱。两者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情感基调却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