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5:5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5:55:14
奉答谢公静与荣子邕论狄元规孙少述诗长韵
作者:黄庭坚
谢公遂如此,宰木已三霜。
无人知句法,秋月自澄江。
二子学迈俗,窥杜见牖窗。
试斲郢人鼻,未免伤手创。
蟹胥与竹萌,乃不美羊腔。
自往见谢公,论诗得濠梁。
世方尊两耳,未敢筑受降。
丹穴凤凰羽,风林虎豹章。
小谢有家法,闻此不听冰。
相思北风恶,归雁落斜行。
谢公就是这样的人,宰相的地位已经历经三次冬霜。
没有人了解他的诗句技巧,正如秋月照映清澈的江水。
你们二人学习超越俗人,窥探杜甫的诗,恰似透过窗户看世界。
试着削去郢人那尖尖的鼻子,免不了会伤到自己的手。
蟹的肢体和竹子的萌芽,怎么能比得上羊的鸣叫美妙呢?
我过去见过谢公,和他讨论诗歌时获益匪浅。
当今社会尊重耳朵的声音,却不敢筑起接受的高墙。
丹穴中有凤凰的羽毛,林间风声与虎豹的吼声交织。
小谢有家传的诗法,听到这些却不再追求寒冰般的冷静。
思念在北风中显得恶劣,归雁在斜阳下缓缓落行。
作者介绍: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既有豪放的气魄,又显细腻的情感,通常结合个人生活体验与自然景物,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黄庭坚与好友谢公、荣子邕的诗歌讨论之时,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对当时文学风气的反思。
这首诗在形式上遵循传统的五言长诗,内容上却展现出黄庭坚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诗的开头以“谢公遂如此”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哲理的讨论中。黄庭坚通过谢公的形象,表现出对文学传统的尊重和对当代诗歌的批判。他提到“无人知句法”,显示出他对当代诗歌技巧的失望,强调诗歌的真正价值在于内在的艺术性而非表面的流行风尚。
诗中“二子学迈俗”的描绘,表现出年轻诗人对旧有诗风的探索与反叛,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然而,黄庭坚也不乏对艺术创作的谨慎,“试斲郢人鼻,未免伤手创”,借此提醒后辈在艺术追求中应谨慎,避免盲目模仿。后续的诗句如“蟹胥与竹萌”则进一步表明了对于诗歌内容多样性的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丰富,从“丹穴凤凰羽”到“归雁落斜行”,每个意象都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思考。最后一句“相思北风恶,归雁落斜行”,表达了对故乡和友人的深切思念,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诗歌艺术的探讨,表达了对传统的敬重与对创新的渴望,同时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谢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二子学迈俗”表达了什么样的态度?
“相思北风恶,归雁落斜行”中的“北风”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