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14: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14:41
《金菊对芙蓉 暮秋》
作者: 沈宜修 〔明代〕
凉雨人清,悄寒夜静,片霞天际斜飞。
看青烟萦树,白月侵衣。
松梢露催残叶,碧苔上花影参差。
雁应来早,怨虫喧砌,绣幕低垂。
自念独锁愁眉。渐画栏影转,斗柄初迟。
又重阳去远,菊冷东篱。
芙蓉寂寞澄江晚,问姮嫦乍耐凄其。
秋光又老,难留好景,莫负良时。
凉爽的雨水让人感到清新,寒冷的夜晚显得格外静谧,天边的霞光斜飞而过。
青烟缭绕着树木,明月映照在衣襟上。
松梢的露水催促着残叶,碧绿的苔藓上花影参差不齐。
大雁应该早已归来,虫鸣在台阶上喧闹,绣幕低垂。
我独自一人,心中愁眉锁紧。渐渐地,栏杆的影子转动,斗柄也开始迟缓。
又到了重阳节,远方的菊花在东篱冷冷开放。
芙蓉在澄澈的江水边显得寂寞,问月亮姮娥,怎么能忍受这凄凉。
秋光又老,难以留住美好的景色,不要辜负这良好的时光。
作者介绍
沈宜修,明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具有深刻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感伤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中描绘的秋景,反映了人们在暮秋时节的孤独与思索。
《金菊对芙蓉 暮秋》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清冷和凄凉。诗的开头以“凉雨人清”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透彻的秋夜氛围。接着,诗人通过描写天际的霞光、青烟的缭绕以及白月的侵袭,逐渐将读者带入一个既宁静又略显凉意的境界。诗中透出的孤独感,尤其是“自念独锁愁眉”一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与自然环境的共鸣。
随着诗的深入,重阳节的临近和菊花的冷艳引发了对生命短暂与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最后,诗人以“秋光又老,难留好景,莫负良时”收尾,强调了珍惜当下与时光流逝的主题。整首诗以清晰的画面感和深切的情感,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人们心中的孤独,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呼应。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秋季的感伤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同时也传达了珍惜当下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展示了人们在暮秋时节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凉雨”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温暖
B. 清新与孤独
C. 快乐
D. 激动
“白月侵衣”中的“侵”字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夸张
诗的最后一句“莫负良时”传达了怎样的主题?
A. 享受生活
B. 感慨时光
C. 忘记过去
D. 忍耐孤独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