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7:4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7:46:24
淮上营屯尽偃戈,
官军从此罢经过。
且书太史丰年瑞,
不数周公异亩禾。
淮河岸边的营地已经平息了战争,
官军从此不再经过这里。
不妨写下太史公所记载的丰年祥瑞,
而不是去计较周公的不同田亩所种的禾苗。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曾协,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关注民生和社会现实,作品多描绘乡村景象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战乱之后,社会恢复和平,诗人表达对丰年和平生活的向往,借古喻今,展现农民的朴实与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战后平静的田园风光。诗的前两句“淮上营屯尽偃戈,官军从此罢经过”揭示了战争的结束,官军撤离后,留下的是宁静的乡村环境,给人一种安宁祥和的感觉。接下来的“且书太史丰年瑞”,则通过提及太史公,进一步强调了丰年对农民的重要性,表现出对自然丰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最后一句“不数周公异亩禾”则带有一种哲思,借用周公的治理成就,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上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通过对比与历史典故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对农业与和平生活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对丰收年景的赞美,以及对历史的反思,通过描绘田园景象和历史典故,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周公”是谁?
诗的主题是什么?
“偃戈”的意思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曾协的诗更加强调农民的生活与丰收,表现出对和平生活的期待,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