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老农十首》

时间: 2025-04-23 17:46:24

诗句

淮上营屯尽偃戈,官军从此罢经过。

且书太史丰年瑞,不数周公异亩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7:46:24

原文展示:

淮上营屯尽偃戈,
官军从此罢经过。
且书太史丰年瑞,
不数周公异亩禾。

白话文翻译:

淮河岸边的营地已经平息了战争,
官军从此不再经过这里。
不妨写下太史公所记载的丰年祥瑞,
而不是去计较周公的不同田亩所种的禾苗。

注释:

字词注释:

  • 营屯:指军队驻扎的地方。
  • 偃戈:战争结束,刀枪放下。
  • 官军:国家的正规军队。
  • 太史:指历史学家,特指司马迁。
  • 丰年:指五谷丰登的好年成。
  • :吉祥的征兆。
  • 周公:周公旦,周朝的开国功臣,善于治理土地。

典故解析:

  • 周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因其治理有方而被后人尊崇。此处提及周公的禾苗,是在对比丰年与治理的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协,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关注民生和社会现实,作品多描绘乡村景象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战乱之后,社会恢复和平,诗人表达对丰年和平生活的向往,借古喻今,展现农民的朴实与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战后平静的田园风光。诗的前两句“淮上营屯尽偃戈,官军从此罢经过”揭示了战争的结束,官军撤离后,留下的是宁静的乡村环境,给人一种安宁祥和的感觉。接下来的“且书太史丰年瑞”,则通过提及太史公,进一步强调了丰年对农民的重要性,表现出对自然丰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最后一句“不数周公异亩禾”则带有一种哲思,借用周公的治理成就,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上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通过对比与历史典故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对农业与和平生活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淮上营屯尽偃戈:描述战争结束,营地不再驻扎,象征着和平的到来。
  • 官军从此罢经过:官军撤退后,民众恢复正常生活,显示出一种安宁。
  • 且书太史丰年瑞:提到太史公,表明对历史的尊重与对丰年美好预期的记录。
  • 不数周公异亩禾:较量过去与现在,强调丰收的重要性,不拘泥于历史的成就。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典故:使用历史人物周公,增加诗歌的深度和思想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对丰收年景的赞美,以及对历史的反思,通过描绘田园景象和历史典故,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营屯:象征战争与冲突。
  • :象征丰收与希望。
  • 太史:象征历史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周公”是谁?

    • A. 一位农民
    • B. 一位历史人物
    • C. 一位将军
      答案:B
  2.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战争的悲惨
    • B. 对和平与丰年的向往
    • C. 对城市生活的赞美
      答案:B
  3. “偃戈”的意思是?

    • A. 开战
    • B. 结束战争
    • C. 战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曾协的诗更加强调农民的生活与丰收,表现出对和平生活的期待,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对比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入秋游山赋诗略无阙日戏作五字七首识之以野 出县 示元用 心太平庵 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二首 其一 老态自遣 致仕後述怀 开岁半月湖村梅开无余偶得五诗以烟湿落梅村 马上 杂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字旁的字 铺锦列绣 人离乡贱 支字旁的字 故步自封 筑臿 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羊字旁的字 一览无遗 尔汝之交 豕字旁的字 默记 珠辉玉映 闲言碎语 鹿字旁的字 罪逆深重 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