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老农十首》

时间: 2025-05-04 06:04:42

诗句

儿孙力作莫辞勤,仁政如天四海春。

尽说干汤功已就,泽流莘野并耕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6:04:42

原文展示:

老农十首
作者: 曾协 〔宋代〕

儿孙力作莫辞勤,
仁政如天四海春。
尽说干汤功已就,
泽流莘野并耕人。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老农对后辈的期望和对仁政的赞美。儿孙们在耕作上要努力,不要怨言,仁德的治理如同春天洒满四海。大家都说辛苦的劳作已经完成,田野的滋润让莘莘学子和农人得以共同耕作。

注释:

字词注释:

  • 儿孙:指后代子孙。
  • 力作:努力工作,勤奋劳作。
  • 仁政:仁爱和慈善的统治,强调以民为本。
  • 干汤:指辛勤的劳作。
  • 泽流:滋润和恩泽的流动。
  • 莘野:指田野,特指农作的地方。

典故解析:

  • 仁政如天:引申至古代儒家思想,强调统治者的仁德治理能令四海安宁。
  • 泽流莘野:反映了农田的丰饶与人们的辛勤耕作,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协,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诗作反映农民生活和社会现实而著称。其作品多表现对劳动者的深切关注和对社会政治的思考。

创作背景: 在宋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的辛勤劳动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曾协创作了《老农十首》,旨在赞美农民的勤劳,同时呼吁社会对农民的关注与支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一种简洁而深刻的方式呈现了农民辛勤劳动的重要性。诗人首先以“儿孙力作莫辞勤”开篇,强调了后代人对农田的耕作不可懈怠,体现了对传统农业文化的尊重与承继。接着,诗人提到“仁政如天四海春”,这句不仅表达了对良好政治的向往,更是将农民的辛勤与仁政的果实联系在一起,指出良好的治理能带来丰收的春天。

后半部分的“尽说干汤功已就”,则是对农民劳动成果的认可,暗示着辛勤的付出终会有回报。而“泽流莘野并耕人”则描绘了一幅和谐的农耕图景,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恩泽与人们劳动的结合。整首诗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农民的敬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儿孙力作莫辞勤:呼吁后代要勤奋工作,不能抱怨。
  2. 仁政如天四海春:赞美仁德的治理如春天般普照四方,带来安宁。
  3. 尽说干汤功已就:大家都在谈论辛勤耕作的成果,暗示付出与收获。
  4. 泽流莘野并耕人:描绘了田野的滋润与农人共同耕作的生动场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仁政比作春天,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表达了对仁政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反映了社会对农业和农民重要性的认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儿孙:象征希望与未来。
  • 仁政:象征良好的治理。
  • 春天:象征生机与繁荣。
  • 莘野:象征自然与劳动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仁政”指的是什么?

    • A. 严厉的统治
    • B. 仁爱和慈善的治理
    • C. 农民的辛勤劳动
  2. “儿孙力作莫辞勤”中的“莫辞勤”意为?

    • A. 不要懒惰
    • B. 不要抱怨
    • C. 不要停止
  3. 这首诗主要赞美了什么?

    • A. 农民的勤劳
    • B. 官员的治理
    •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田园乐七首》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王维《田园乐七首》:同样描绘农民生活,关注自然与人和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强调田园生活的恬淡与乐趣,比曾协诗更具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网》相关诗词分析文章
  •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踏莎行 墙阴九英梅未春先花,娟然有致,作此赏之。 踏莎行 萧斋翁赐法书索作 踏莎行·烛泪初销 踏莎行 其三 秋 踏莎行 其一 踏莎行 癸巳秋仲建昌县道中 踏莎行 菊 踏莎行 踏莎行 石窗丈以百子莲词见示索和 踏莎行 题兰花帧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幾字旁的字 休风 月字旁的字 淡结尾的成语 丑结尾的成语 惹事生非 匹马只轮 孜孜汲汲 相类相从 琴棋书画 片字旁的字 龜字旁的字 工机 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立刀旁的字 漫溢 台教 龙蟠凤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