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听刘尊师弹琴》

时间: 2025-04-27 13:22:40

诗句

曾于清海独闻蝉,又向空庭夜听泉。

不似斋堂人静处,秋声长在七条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22:40

原文展示:

曾于清海独闻蝉,又向空庭夜听泉。不似斋堂人静处,秋声长在七条弦。

白话文翻译:

曾经在清澈的海边独自听到蝉鸣,又在空旷的庭院里夜晚聆听泉水声。这里与斋堂中静谧的环境不同,秋天的声音始终在七根琴弦上回荡。

注释:

  • 清海:指的是清澈的海水,象征宁静和清新。
  • 空庭:指空旷的庭院,显示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斋堂:一般指道教或佛教的修行场所,强调一种清静的修行环境。
  • 七条弦:指古琴的七根弦,象征音乐和心灵的交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邺,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景物,表现出一种淡雅的情趣。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某个秋天的夜晚,诗人于某个安静的地方听到琴声,感受到不同于喧嚣环境的宁静与和谐,表达了对音乐和自然的深切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声音与音乐的深切体悟,通过对比描绘出不同环境下声响的独特魅力。诗的开头,诗人回忆起在清海听蝉的情景,清脆的蝉鸣与清澈的海水形成了鲜明的画面,传递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接着,诗人又描绘了在夜晚空庭中聆听泉水流淌的情景,水声绵绵,与自然的融洽让人心生宁静。

而后,诗人将这两种声音与斋堂的静谧环境相对比,指出在这种安静之中,琴声似乎更显得悠长动人。这不仅是对音乐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真正的宁静与美好,往往来自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心灵的共鸣。全诗运用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对秋声的感悟,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曾于清海独闻蝉:回忆在清海边独自听到蝉鸣,强调一种孤独而宁静的体验。
  2. 又向空庭夜听泉:描述在夜晚空庭中听泉水流淌,表现出对自然声音的喜爱。
  3. 不似斋堂人静处:指出这种体验与斋堂的安静环境不同,暗示一种更为自由的感受。
  4. 秋声长在七条弦:琴声如秋天的声音,悠长而绵延,传达出音乐的魅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蝉鸣和泉水声以及斋堂的静谧,突出音乐的独特韵味。
  • 意象:蝉、泉水、琴弦等意象,构成自然与音乐的和谐画面。
  • 拟人:将秋声与琴声相联系,赋予声音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声音与音乐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音乐的热爱,突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海:象征清新与宁静,暗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代表夏天的声音,富有生机和活力。
  • :象征流动的生命,传递出自然的清凉与恬静。
  • 琴弦:象征音乐和情感的交流,表现出对艺术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七条弦”指的是什么乐器?

    • A. 古筝
    • B. 琵琶
    • C. 古琴
    • D. 笛子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曾于清海独闻____”,填入合适的词。

  3.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环境都是安静的。(对/错)

答案:

  1. C. 古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将曹邺的《听刘尊师弹琴》与王维的《鸟鸣涧》进行比较,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声音的美,曹邺更侧重于音乐的表现,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环境的宁静与和谐,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孙氏女哀词三章 其三 孙氏女哀词三章 其二 秋日杂兴二首 其二 题信丰县城门六首 其五 民信 题信丰县城门六首 其一 拱日 田蛙歌 折齿歌 远游 元旦试笔 谒赵东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食字旁的字 姿神 甘字旁的字 政适 相待 八字旁的字 坚心 字牝 小开头的成语 没眉没眼 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温润而泽 血流如注 矢字旁的字 官运亨通 不可向迩 革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