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2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21:39
正带梦流莺碎语。似诉帘间,已收宿雨。此日墙头,花枝定是招行旅。风光何处,总在斜桥极浦。看才过收灯,却又是林边,春笋将努。倚帘曾暗许,锦鳞来太迟暮。连朝春困,浑欲倩东风扶住。便从此炙杏烘桃,怕难熨两眉愁绪。凭阑久斜阳红敛,渐沈霞缕。
梦中依稀听见莺鸟轻声细语,仿佛在诉说帘间已经停止的细雨。今天墙头的花枝,必定在招呼行旅的人。风光何处可寻,尽在斜桥与滨岸之间。刚刚过了灯火,眼前又见林边的春笋开始生长。倚着帘子曾暗自许诺,锦鳞的归来却已是迟暮时分。连日的春意让人困倦,真想依靠东风来扶起。于是从此炙热的杏花与烘烤的桃花,怕是难以熨平我眉间的愁绪。凭栏久望,夕阳的红光渐渐收敛,霞光也逐渐沉没。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45-1711年),字仲明,号雪舟,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他的作品情感细腻,常表达对春景的感慨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纠葛。
这首《长亭怨慢》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与内心的感伤。诗中通过梦境中的鸟语与窗外的春景,勾勒出一种淡淡的忧愁。诗人以“流莺碎语”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梦幻般的春日场景,莺歌燕舞与细雨交织,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又惆怅的氛围。
在后文中,诗人虽描绘了春日的美丽,却始终无法掩盖心中的愁绪。特别是“锦鳞来太迟暮”一句,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叹息。连日的春困与对东风的期盼,暗示了诗人希望借助自然的力量来解脱内心的愁苦。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从梦中鸟语到墙头花枝,再到林边春笋,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使每个意象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最终,夕阳的斜照与霞光的沉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伤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该诗通过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愁苦对比,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流莺”象征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生命
C. 秋天的凋零
答案:B
诗中“锦鳞来太迟暮”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
B. 无奈与叹息
C. 开心
答案:B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春天的美好
B. 人生的无常与愁苦
C. 爱情的甜蜜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