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杂感六首》

时间: 2025-04-25 22:01:43

诗句

凄凄寒露下,亹亹孤蛩吟。

幽人起傍徨,叹息泪盈襟。

物情正得时,我悲独何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01:43

原文展示

凄凄寒露下,亹亹孤蛩吟。
幽人起傍徨,叹息泪盈襟。
物情正得时,我悲独何心。

白话文翻译

在寒露的凄凉时节,孤独的蟋蟀在低吟。
幽居的人在旁边徘徊,叹息间眼泪已湿润衣襟。
时光正好,万物都在适宜的季节,我却独自悲伤,心中又有什么可诉说的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凄凄:形容悲凉、冷清的样子。
  • 寒露: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天气转凉,露水增多的季节。
  • 亹亹:形容蟋蟀低声吟唱的声音。
  • 幽人:指隐居、孤独的人。
  • 傍徨:徘徊、踌躇不前。
  • 盈襟:衣襟湿润,形容眼泪流下。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寒露”与古代节气相关,体现了季节变换的自然景象,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廷瑞,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以自然景物表达情感,关注个人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本诗写作于诗人孤寂的时刻,可能来源于他对自身处境的感悟与思考,反映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敏感。

诗歌鉴赏

《杂感六首》中的这首诗以其清冷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开头的“凄凄寒露下”描绘了一个寒冷的秋季场景,营造出一种萧条的氛围。寒露时节,本是万物沉静、思考自我的时刻,而诗人却在这静谧中感受到更深的孤独。

“亹亹孤蛩吟”一句,蟋蟀的低吟声在静夜中显得尤为突出,象征着孤独的存在。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描写,折射出自身的感受,形成一种人与自然的呼应。接下来的“幽人起傍徨”,点明了诗人的独处状态,内心的迷茫和徘徊成为主题的延续。

“叹息泪盈襟”则是情感的高潮,诗人因感受到世事的无常和孤独而感叹,眼泪湿润了衣襟,表达了深切的悲伤。最后两句“物情正得时,我悲独何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万物皆在适应着环境,而自己却无处倾诉内心的苦闷,显得格外无助。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孤独的感受,在自然的映衬下更加深刻,具有强烈的共鸣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凄凄寒露下:描绘了季节的寒冷,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 亹亹孤蛩吟:蟋蟀的低吟声象征着孤独,表示诗人对孤独感的感知。
  • 幽人起傍徨:突出诗人的隐居状态与内心的迷茫。
  • 叹息泪盈襟:表达了面对孤独和无奈的情感。
  • 物情正得时:指万物生长、繁荣的时刻。
  • 我悲独何心:感叹自身的孤独与悲伤,心中无处倾诉。

修辞手法:

  • 拟人:蟋蟀被赋予了吟唱的能力,使其形象更加生动。
  • 对仗:如“叹息泪盈襟”与“起傍徨”形成对比,突出情感的矛盾。
  • 意象:寒露、孤蛩、幽人等意象交织,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孤独与悲伤的情感,诗人在自然的宁静中感受到内心的惆怅,反映了人生的无奈与对自我存在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露:象征着秋天的到来,暗示人生的沉静与思考。
  • 孤蛩:象征孤独与无助,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 幽人:代表隐居者,象征对世俗的超脱与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寒露”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2. 诗中“亹亹孤蛩吟”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 A. 欢乐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忧伤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李白的《月下独酌》
  • 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比较黎廷瑞的孤独感与李白在《月下独酌》中所表现的对酒消愁的态度,前者更显沉重,后者则带有洒脱。两者都在不同的情境中探讨了人对自我情感的认识与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白与唐诗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有怀长沙知识呈钦夫兄弟 其三 丑奴儿(张仲钦母夫人寿) 鸾溪 赠邕州滕史君 过昭亭哭二弟墓 将如会稽寄曾吉甫 同胡邦衡夜直 中秋观月齐云楼用孙昌符韵 寄张真父舍人 其二 寄张真父舍人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虎狼之威 专独 一鳞一爪 糸字旁的字 蕙损兰摧 戈字旁的字 夏耘 五氧化二磷 扇訹 龍字旁的字 若有所丧 耒字旁的字 细崽 母慈子孝 反犬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