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0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01:43
凄凄寒露下,亹亹孤蛩吟。
幽人起傍徨,叹息泪盈襟。
物情正得时,我悲独何心。
在寒露的凄凉时节,孤独的蟋蟀在低吟。
幽居的人在旁边徘徊,叹息间眼泪已湿润衣襟。
时光正好,万物都在适宜的季节,我却独自悲伤,心中又有什么可诉说的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寒露”与古代节气相关,体现了季节变换的自然景象,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伤。
作者介绍: 黎廷瑞,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以自然景物表达情感,关注个人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本诗写作于诗人孤寂的时刻,可能来源于他对自身处境的感悟与思考,反映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敏感。
《杂感六首》中的这首诗以其清冷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开头的“凄凄寒露下”描绘了一个寒冷的秋季场景,营造出一种萧条的氛围。寒露时节,本是万物沉静、思考自我的时刻,而诗人却在这静谧中感受到更深的孤独。
“亹亹孤蛩吟”一句,蟋蟀的低吟声在静夜中显得尤为突出,象征着孤独的存在。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描写,折射出自身的感受,形成一种人与自然的呼应。接下来的“幽人起傍徨”,点明了诗人的独处状态,内心的迷茫和徘徊成为主题的延续。
“叹息泪盈襟”则是情感的高潮,诗人因感受到世事的无常和孤独而感叹,眼泪湿润了衣襟,表达了深切的悲伤。最后两句“物情正得时,我悲独何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万物皆在适应着环境,而自己却无处倾诉内心的苦闷,显得格外无助。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孤独的感受,在自然的映衬下更加深刻,具有强烈的共鸣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孤独与悲伤的情感,诗人在自然的宁静中感受到内心的惆怅,反映了人生的无奈与对自我存在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寒露”指的是哪个季节?
诗中“亹亹孤蛩吟”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黎廷瑞的孤独感与李白在《月下独酌》中所表现的对酒消愁的态度,前者更显沉重,后者则带有洒脱。两者都在不同的情境中探讨了人对自我情感的认识与表达。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