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顷入南华僧仲有诗为次其韵仲欲见予诗集 其二》

时间: 2025-05-11 00:10:56

诗句

寺分三集易披寻,藏在名山意亦深。

但与止兹鸾凤友,共逃不学马牛襟。

年来惟以睡过夏,老去莫令诗呕心。

欲见文章须近北,太平风雅盛于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0:10:56

原文展示: 顷入南华僧仲有诗为次其韵仲欲见予诗集 其二 朱翌 〔宋代〕 寺分三集易披寻,藏在名山意亦深。 但与止兹鸾凤友,共逃不学马牛襟。 年来惟以睡过夏,老去莫令诗呕心。 欲见文章须近北,太平风雅盛于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对于诗歌集的珍视和对于诗歌创作的态度。诗人认为,诗集如同分藏在名山的宝藏,意义深远。他宁愿与高雅的朋友为伍,也不愿与庸俗之人为伴。近年来,他更倾向于以睡眠度过夏天,而不愿让诗歌创作成为呕心沥血之事。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北方文学繁荣的向往,认为那里的文学风气比现在更为兴盛。

注释:

  • 寺分三集:指诗集如同分藏在寺庙中的宝藏。
  • 披寻:翻阅寻找。
  • 止兹:停留在此。
  • 鸾凤友:比喻高雅的朋友。
  • 马牛襟:比喻庸俗之人。
  • 呕心:形容创作诗歌时的辛苦。
  • 太平风雅:指文学艺术的繁荣。

诗词背景: 朱翌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访问南华寺时,受到僧仲的诗作启发而作。诗中反映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态度和对文学环境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诗集的珍视和对诗歌创作的态度,展现了诗人对高雅文学的追求和对庸俗环境的排斥。诗中“寺分三集易披寻”一句,以宝藏喻诗集,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珍视。“但与止兹鸾凤友,共逃不学马牛襟”则表明了诗人宁愿与高雅之士为伍,也不愿与庸俗之人为伴的决心。最后两句“欲见文章须近北,太平风雅盛于今”则表达了对北方文学繁荣的向往,认为那里的文学风气比现在更为兴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诗词解析:

  • 首句“寺分三集易披寻”,以宝藏喻诗集,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珍视。
  • 次句“藏在名山意亦深”,进一步强调诗集的珍贵和深远意义。
  • 第三句“但与止兹鸾凤友”,表明诗人宁愿与高雅之士为伍。
  • 第四句“共逃不学马牛襟”,表达了对庸俗环境的排斥。
  • 第五句“年来惟以睡过夏”,反映了诗人近年来的生活态度。
  • 第六句“老去莫令诗呕心”,表明诗人不愿让诗歌创作成为呕心沥血之事。
  • 最后两句“欲见文章须近北,太平风雅盛于今”,表达了对北方文学繁荣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寺分三集”:以宝藏喻诗集,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珍视。
  • “鸾凤友”:比喻高雅的朋友,体现了诗人对高雅文学的追求。
  • “马牛襟”:比喻庸俗之人,表达了对庸俗环境的排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寺分三集”比喻的是什么? A. 宝藏 B. 诗集 C. 书籍 D. 文物
  2. “鸾凤友”在诗中比喻的是什么? A. 高雅的朋友 B. 庸俗之人 C. 诗人自己 D. 僧人
  3. 诗中“欲见文章须近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南方文学 B. 北方文学 C. 西方文学 D. 东方文学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文学的追求。
  • 王安石《泊船瓜洲》: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文学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朱翌的这首诗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表达了诗人对文学的追求和对高雅文学的向往。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则更多地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文学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朱翌及其他宋代诗人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宋代诗歌。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朱翌诗歌的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玉楼春 题滁州醉翁亭 玉楼春 渔家傲(七夕) 蝶恋花 诉衷情 渔家傲 蝶恋花 阮郎归 长相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破午 扬眉伸气 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玉女金童 王字旁的字 恍然大悟 四点底的字 香车宝马 牛字旁的字 单人旁的字 贾区 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支字旁的字 遗笏 索然俱散 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釜的成语 廓平 暗香疏影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