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19:3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9:33:51
渔父歌
日月昭昭乎浸已驰。
与子期乎芦之漪。
日已夕兮予心忧悲。
月已驰兮何不渡为。
事浸急兮将奈何。
芦中人。芦中人。
岂非穷士乎。
太阳和月亮明亮而迅速地流逝。
我与你约定在芦苇荡的波光里。
太阳已西沉,我的心充满忧伤。
月亮已升起,为什么不来渡我呢?
事情紧急,我该如何是好?
芦苇中的人啊,芦苇中的人啊,
难道不是穷苦的士人吗?
“渔父歌”反映了古代渔民的生活和心境,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诗中提到的“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而“芦中人”则可能暗指那些隐居于自然中的隐士,或是表达作者对平凡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本诗的作者为佚名,创作于先秦时期,具体作者无从考证。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诗歌的形式和内容逐渐丰富。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渔父歌》以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诗歌开篇以“日月昭昭”引入,展现自然界的变化,给人一种迅速流逝的感觉,紧接着表达了对约定的渴望与失落,这种情感在“日已夕兮予心忧悲”中愈加明显,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惆怅。
“月已驰兮何不渡为”,诗人更是以直接的呼唤,向自然和命运提出质疑,渴望得到回应。最后,诗人在感叹“事浸急兮将奈何”时,表现出一种无奈与绝望,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生活的困苦与无情。整个诗歌在意象上充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人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感叹,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反映了人们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诗中“日月昭昭”意指什么?
A. 光明而明亮 B. 黑暗而模糊 C. 流水潺潺
诗人希望“月”能为他做什么?
A. 给予光明 B. 带来快乐 C. 渡他过来
“事浸急兮将奈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焦虑 C. 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