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画扇二首》

时间: 2025-05-09 13:44:39

诗句

罨蔼前林暗,遥知暮气生。

渐向山门近,应闻钟已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3:44:39

原文展示:

题画扇二首 张嵲 〔宋代〕

罨蔼前林暗,遥知暮气生。 渐向山门近,应闻钟已鸣。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茂密的树林前方显得昏暗,远远地知道暮色正在升起。逐渐走近山门,应该能听到钟声已经响起。

注释: 字词注释:

  • 罨蔼(yǎn ǎi):形容树林茂密,光线昏暗。
  • 前林:前面的树林。
  • 暮气:傍晚的气氛或光线。
  • 山门:寺庙的入口。
  • 钟已鸣:寺庙的钟声已经响起,通常在傍晚时分。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涉及具体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南宋文学家、诗人,与陆游、杨万里等并称“南宋四大家”。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张嵲在游览或参访某座寺庙时所作,通过描绘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色和寺庙的钟声,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色和寺庙的氛围。首句“罨蔼前林暗”通过“罨蔼”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树林的茂密和昏暗,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气氛。次句“遥知暮气生”则进一步点明了时间的推移,暮色的降临。后两句“渐向山门近,应闻钟已鸣”则通过“山门”和“钟声”的意象,将读者的视线和听觉引向寺庙,增添了一种宗教和精神的宁静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罨蔼前林暗”:通过“罨蔼”形容树林的茂密和昏暗,营造出傍晚时分的幽静氛围。
  • 次句“遥知暮气生”:用“遥知”表达了对时间推移的感知,暮色的降临增添了诗的情感色彩。
  • 第三句“渐向山门近”:通过“渐向”表达了逐渐接近寺庙的过程,增强了诗的动态感。
  • 末句“应闻钟已鸣”:用“应闻”预示了寺庙钟声的响起,为诗增添了一种宗教和精神的宁静感。

修辞手法:

  • 拟人:“遥知暮气生”中的“遥知”赋予了暮气以生命和感知能力。
  • 象征:“山门”和“钟声”象征着宗教和精神的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色和寺庙氛围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罨蔼:形容树林茂密,光线昏暗。
  • 暮气:傍晚的气氛或光线。
  • 山门:寺庙的入口。
  • 钟声:寺庙的钟声,象征宗教和精神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罨蔼”一词形容的是什么? A. 树林茂密 B. 天空昏暗 C. 水波荡漾
  2. 诗中提到的“山门”是指什么? A. 山的大门 B. 寺庙的入口 C. 山的入口
  3. 诗中“应闻钟已鸣”预示了什么? A. 早晨的到来 B. 傍晚的降临 C. 节日的庆祝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游山西村》: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和宁静生活。
  • 杨万里的《小池》:以清新自然的风格描绘自然景色。

诗词对比:

  • 张嵲的《题画扇二首》与陆游的《游山西村》: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张嵲的诗更注重氛围的营造,而陆游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包括张嵲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征。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 浣溪沙 其二 蔬畦病起,芒种后一日,招同蜕园、太闲午饮市楼,归用前韵 浣溪沙 和仲韶寄韵 浣溪沙 浣溪沙 春雨渡江有忆 浣溪沙 李宝琴 二首选一 浣溪沙 颐和园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羊字旁的字 元恶未枭 云中太守 角钱 大人虎变 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徐的词语有哪些 连城之珍 尢字旁的字 阜字旁的字 爱欲 馬字旁的字 岁在龙蚮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电瓶 媚川都 日字旁的字 绕梁遏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