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2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20:28
春过裴虬郊园(时裴不在,因以寄之)
郊原春欲暮,桃杏落纷纷。
何处随芳草,留家寄白云。
听莺情念友,看竹恨无君。
长啸高台上,南风冀尔闻。
春天即将结束,郊外的景色开始朦胧,桃花和杏花纷纷落下,满地都是花瓣。芳草在哪里摇曳,仿佛是寄托着我的思念,随风飘向那白云。听着黄莺的歌声,让我想起了我的朋友;看着竹子,仿佛在怨恨没有君子来访。站在高台上,我长声呼啸,希望南风能够把我的声音送到你那里。
“白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象征自由和远方,表达对友人的思念;“莺”与“竹”的意象常用来表现春天的生机与对美好友情的渴望。
刘长卿,字景文,唐代诗人,生于湖南,后居于杭州。他在诗歌的创作上擅长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尤其对友情的描写极具感染力。
此诗创作于春末,诗人因友人裴虬不在,借春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惜别之情,反映出当时社会友情的珍贵。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春天的郊野,桃杏花瓣纷落,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而“芳草”、“白云”则承载了诗人对友人的寄托与挂念。诗中通过听莺声、看竹影的细节,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谊的渴望,情感真挚而动人。最后的“长啸高台”,以激越的情绪结束,表达出对友人的深情呼唤与期盼,传达出一种“虽远在天涯,心近如咫尺”的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传达了对友情的珍惜与思念,表达了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诗人在自然的变迁中,感受到友情的永恒与珍贵,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深情。
诗中“桃杏落纷纷”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A. 友人相聚
B. 春天的结束
C. 秋天的落叶
答案:B
“南风冀尔闻”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思念
C. 失落
答案:B
诗中提到的“竹”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欢愉
B. 孤独与怨恨
C. 欢乐
答案:B
可以将这首诗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进行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刘长卿的作品更加强调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而王维则更注重旅途的孤独与对友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