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4:58: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4:58:47
长记去年中秋玩月出章堂,
冰轮直可鉴毫芒。
是时家酿又新熟,
呼童开席罗清觞。
纖埃不起零露下,
对此陶陶乐未央。
自顾时逢尧舜世,
上下清明无秽荒。
吁嗟今夕何不幸,
正逢屏翳恣猖狂。
浮云左右争拥蔽,
爱而不见涕沾裳。
嫦娥无语缩头何处坐,
胡不开口走诉上帝旁。
立召飞廉举其职,
驱除拥蔽扬清光。
莹然高照遥天外,
免教万国如瞽空伥伥。
去年中秋,我曾在章堂中赏月,
那时的月亮清晰得可以映出毫毛。
正是家里的新酒刚刚酿成,
我叫小童摆开酒席,来敬清酒。
细小的尘埃都不起,轻露下,
此时我正陶醉其中,乐趣无穷。
自喜如今正值尧舜之世,
上下都清明,没有污秽和荒芜。
唉,今天却何其不幸,
恰逢云层遮挡,狂妄不已。
浮云在左右争相遮蔽,
我爱月光却看不见,泪湿衣裳。
嫦娥无语,缩头不知何处坐,
何以不在这里诉说上帝的心情。
我呼唤飞廉来履行职责,
驱散遮挡,扬起清辉。
月光依然高照在遥远的天外,
让万国的人民不再如同盲目之人。
孙复,字子真,号青山,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典雅,擅长写景抒情,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个人情感。
《中秋夜不见月》作于中秋佳节,诗人原本期待欣赏明月,然而却因浮云遮挡而未能如愿,诗中表达了他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当前境遇的无奈。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绝句,语句流畅,意象丰富。开篇回忆去年中秋的美好时光,诗人通过“冰轮直可鉴毫芒”描绘出皎洁的月光,映照出当时的欢乐气氛。接着,诗人用“纤埃不起零露下”形容当时的清新环境,让人感受到那种恬静的氛围。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入失落与遗憾,“吁嗟今夕何不幸”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今夜月亮被云遮挡的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嫦娥无语,飞廉未至,诗人借用神话传说,反映出他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却又感到无力。最后,诗人以“莹然高照遥天外”结束,展现出对光明未来的期待和对黑暗现实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深刻地表达出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既有宏大的历史感,又充满了个人情感的细腻。
诗人回忆去年中秋的情景,哪一项是用来形容月亮的?
A. 清酒
B. 冰轮
C. 浮云
诗中提到的“嫦娥”象征着什么?
A. 快乐
B. 孤独
C. 富贵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
B. 对历史的回顾
C. 对自然的赞美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中秋夜不见月》更加强调了对现实的感慨与失落,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对乡愁的思念与对明月的向往。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独特之处,前者偏向宏观的社会感受,后者则集中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