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3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36:50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
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
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
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
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
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
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
龙子善变化,化作梅花妆。
赠我累累珠,靡靡明月光。
劝我穿绛缕,系作裙间裆。
挹子以携去,谈笑闻遗香。
早晨披着梦幻的云霞,撑着帽子在青色的水面上垂钓。
寻线而得双条鲤鱼,鱼身上还有三元的符章。
篆刻的字迹宛如丹蛇,神韵飘逸如飞翔。
回家后问天上的老者,宇宙的奥义无法衡量。
金刀切割青色的素绸,灵动的文字闪烁着光芒。
吞服着十二个环形的丹药,突然见到仙人的居所。
傍晚骑着紫色的鳞鱼离去,海风带来一丝凉意。
龙子擅长变化,变作梅花的装饰。
赠我串串明珠,似那闪烁的明月光。
劝我穿上绛色的丝绸,系作裙子的裆部。
携着你而去,谈笑中飘荡着香气。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一生游历四方,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风格豪放飘逸,常常表现出对自由、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上清宝鼎诗》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白对道教的热爱及其追求长生不老的思想有关。诗中充满了对神秘仙境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渴望。
《上清宝鼎诗》是一首充满梦幻色彩的诗,描绘了一个超然脱俗的仙境。在诗的开头,李白以“朝披梦泽云”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晨的朦胧与神秘感,接着描述了他在“青茫茫”的水面上垂钓的场景,展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与向往。鲤鱼的出现不仅寓意着吉祥,更是对道教符章的神秘暗示。
随着诗情的推进,李白通过“归来问天老”表达了他对宇宙奥义的追问,展现了他对哲理的思考。金刀、灵文、丹药等意象则进一步强化了道教文化的色彩,以及对长生和超凡脱俗的追求。
结尾部分,诗人不仅描绘了自我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通过龙子和梅花妆的变化,象征着生命的灵动与美好。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传达出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李白特有的浪漫气质。
整首诗以梦幻、自然、道教文化为主题,表达了李白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他追求自由与超脱的精神追求。
诗中“梦泽”指的是什么?
A. 梦境中的水泽
B. 现实的湖泊
C. 诗人的住所
D. 道教的圣地
“咽服十二环”中的“十二环”指的是什么?
A. 十二个环形的饰品
B. 道教的丹药
C. 十二生肖
D. 十二个朋友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爱情的渴望
B. 对自由与自然的追求
C. 对历史的感慨
D. 对战争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