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9:02
《鹊桥仙(巧夕)》
作者: 翁元龙 〔宋代〕
天长地久,风流云散,惟有离情无算。
从分金镜不成圆,到此夜年年一半。
轻罗暗纲,蛛丝得意,多似妆楼针线。
晓看玉砌淡无痕,但吹落梧桐几片。
这首诗描绘了时间的无尽和感情的绵长,虽然风流云散,唯有离愁别绪难以计算。从金镜的破裂无法再圆满,到如今这个夜晚,每年都是一半的孤独。轻薄的罗帕和暗淡的丝带,如同成功的蛛丝,宛如妆楼中的针线。清晨看去,玉砌上淡淡的痕迹几乎无迹可寻,只留下几片从梧桐树上飘落的叶子。
作者介绍:翁元龙,宋代词人,其作品以情感细腻、意象独特著称。其诗词常常表达离情别绪,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失落。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生活中充满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离情别绪成为许多诗人的共同主题。此诗便是对那种无法实现的情感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鹊桥仙(巧夕)》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了时间的无情与情感的绵长。词的开头以“天长地久”引入,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悠远的时空,仿佛时间的流逝已成常态,而“风流云散”则强调了往昔的繁华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有无尽的离情。
随着词句的推进,从“金镜不成圆”到“此夜年年一半”,词人用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爱情的无奈与追忆。金镜象征着一段无法圆满的爱情,而“一半”则暗示着每年这个时刻的孤独与失落。轻罗和蛛丝的意象,不仅描绘出一种轻柔的美感,也隐喻了情感的细腻与脆弱,如同缝制衣物的针线,显得无比真实。
最后一句“但吹落梧桐几片”,则以自然的细节呼应全诗,极具象征意义,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消逝。整首词在细腻的情感中融入了自然的意象,使得离愁别绪愈加深沉,令人感慨不已。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离愁别绪的主题展开,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无法实现的爱情的感慨,展示了时间的无情与情感的脆弱。
诗词测试:
《鹊桥仙(巧夕)》的主题是什么?
“轻罗暗纲”中的“轻罗”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金镜不成圆”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鹊桥仙(巧夕)》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女性对于离愁的细腻描写,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而翁元龙则通过时间的流逝来反映情感的无奈与破碎。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古诗词的美妙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