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1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1:10:02
南红门外 其一
作者: 弘历 〔清代〕
不到红门外,于今过十年。
村墟曾不异,蕉鹿信如然。
古塔云中矗,疏篱柳外连。
聚观纷老幼,关切却殊前。
我到达红门外,已经过了十年。
村庄的样子没有变化,蕉树和鹿依旧如故。
古老的塔依然矗立在云中,稀疏的篱笆与柳树依然相连。
人们聚集在一起,老少皆有,但关心的样子却和从前不同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具体的典故,但可以体会到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作者介绍: 弘历,清代皇帝乾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之一。他的文化素养极高,热爱诗词,常有诗作流传后世。
创作背景: 本诗可能是诗人在外游历多年后回到故乡,感慨时间流逝和故乡变化的感受,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人生变化的思考。
《南红门外 其一》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思念,尽管时光已经过去十年,但村庄的面貌依然如故,蕉树和鹿群似乎仍然在故乡的土地上安静地生活。诗中通过古塔的矗立与疏篱的连通,表现出一种历史的延续感,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古老的景象依旧鲜活。
然而,尽管外在环境没有太大变化,聚集的人们却显得不同。老幼之中,关心的态度和情感的表达出现了变化,这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人心的变迁。诗人在欣赏故乡景色的同时,也感受到人们情感的疏离,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故乡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人们在变化中的情感抉择和对过往的眷恋。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提到的“红门”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观
B. 故乡的记忆
C. 文化遗产
诗中的“蕉鹿”主要表现了什么主题?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生活的繁忙
C. 历史的沧桑
诗人对聚集的人们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关心
B. 疏离
C. 冷漠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感悟,但李白的诗更加奔放,而弘历的诗则更加细腻温情。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