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7: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7:40
金缕曲
作者: 刘琬怀 〔清代〕
结屋东头老。
问今生闲愁种种,几时能扫。
赢得吟魂犹淡荡,
只绕谢池新草。
又阵阵东风吹早。
残梦却随流水断,
听莺声但逐桃花杳。
剩杨柳,试试袅。
空亭容膝休嫌小。
独徘徊疏帘一桁,
半留晴照。
收拾春衣从笑取,
紫凤天吴颠倒。
莫更说旧针神稿。
辛苦工蚕原自分,
奈成都桑树年来少。
丝欲吐,食难饱。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老者在屋子东头,感叹自己生活中的种种闲愁,心中渴望能够扫去这些烦恼。尽管吟唱的灵魂依然飘荡不定,却只在谢池的新草旁徘徊。东风阵阵送来春意,但残梦随着流水而断,听到黄莺的鸣叫,却只能随桃花的飘落而去。剩下的杨柳,试着摇摆。空旷的亭子虽然小,也不必在意。独自徘徊在稀疏的帘子下,阳光只洒了一半。整理春天的衣服,忍不住笑出声来,紫凤与天上的吴地倒映在一起。不要再提起那些旧日的文稿,辛苦的蚕儿本是自有分配,奈何成都的桑树年年减少,丝线想要吐出,却难以吃饱。
作者介绍:刘琬怀,清代词人,生平不详,擅长词作,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及自然美。
创作背景:此词写于清代,处于国家动荡、政治腐败的背景下,诗人借自然景物抒发个人的情感与对时局的感悟。
《金缕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老者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中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东风拂面,桃花盛开,然而这些美景却无法掩盖内心的忧愁与孤独。老者在自然中游荡,试图通过吟唱来排解心中的烦恼,但吟魂依旧淡荡,似乎无论如何也无法真正释怀。
通过“残梦随流水断”的意象,诗人传达了梦境与现实的无常,听得莺声却无法追逐桃花的倩影,令人感到一阵惆怅。最后的“丝欲吐,食难饱”更是将内心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生活的希望依然存在,但现实的困扰却让人难以满足。
整首词情感真挚,细腻入微,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深刻的思考与感悟,也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春天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性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共同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的气氛。
诗词测试:
选择题:下列哪一句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
A. 结屋东头老
B. 听莺声但逐桃花杳
C. 独徘徊疏帘一桁
D. 收拾春衣从笑取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空亭”象征着__。
判断题:诗中表现了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刘琬怀的《金缕曲》更强调个人的内心挣扎与孤独,李清照则更多地描绘对往昔的怀念与情感的细腻表达。
通过此内容,读者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金缕曲》的艺术魅力,也能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获得更深刻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