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睢履道红碧桃花赠李经历 其一》

时间: 2025-04-26 04:49:12

诗句

天台仙子佩珊珊,浅碧深红对面看。

石洞无踪春梦远,东风晓起不胜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9:12

原文展示:

天台仙子佩珊珊,
浅碧深红对面看。
石洞无踪春梦远,
东风晓起不胜寒。

白话文翻译:

天台的仙子佩戴着珠翠,
淡绿和深红的花朵对面盛开。
石洞深处无影无踪,春天的梦远远消散;
拂晓的东风吹起,令人感到无法抵挡的寒意。

注释:

  • 天台仙子:指天台山的仙女,传说中居住在天台山的神灵或美女。
  • 佩珊珊:佩戴的珠翠闪烁,形容女子的美丽。
  • 浅碧深红:描述桃花的颜色,浅绿色与深红色形成鲜明对比。
  • 石洞无踪:指石洞的影子都无从寻觅,暗示春天的远去。
  • 春梦远:春天的梦境渐行渐远,象征着春天的消逝。
  • 东风晓起不胜寒:早晨的东风吹来,令人感到刺骨的寒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真(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仲明,号云潭,湖州人。郑真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其作品常常融入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春天,诗人通过描绘桃花的盛开与寒风的到来,表达对春天的眷念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感慨。诗的背后可能隐含了诗人与友人李经历之间的深厚情谊与相思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天台仙子”开篇,瞬间引入了一个如梦似幻的意象,仙子象征着美丽与纯洁。诗中的“浅碧深红”描绘了桃花的绚丽色彩,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对比,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花瓣的柔软与春天的气息。然而,接下来的“石洞无踪春梦远”则转向了春天的消逝,带有一丝淡淡的惆怅。春天本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诗人却感受到了一种距离感,仿佛春天的美好已经渐行渐远。

最后一句“东风晓起不胜寒”更是将整个诗的情绪推向高潮。清晨的东风,虽然是春天的象征,但却带来了刺骨的寒意,暗示着春天的短暂与脆弱。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张力,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又有对失去的惋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台仙子佩珊珊:描绘出一个美丽的仙子,给人以梦幻的感觉,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 浅碧深红对面看: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现了桃花的美丽与生机。
  • 石洞无踪春梦远:暗示春天的梦境已经远去,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东风晓起不胜寒:用寒风的描写,突显春天的短暂与脆弱,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花比作仙子,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诗中“浅碧深红”形成了良好的对仗,增加了音韵的和谐美。
  • 拟人:春梦的远去使得春天似乎有了情感,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桃花与寒风的对比,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惋惜,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台仙子:象征着纯洁与美好。
  • 桃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希望。
  • 东风:春天的使者,但这里却带来寒意,象征着春天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天台仙子”象征了什么? A. 美丽与纯洁
    B. 暴力与冲突
    C. 冷漠与孤独

  2. “东风晓起不胜寒”中,“不胜寒”是什么意思?
    A. 感到温暖
    B. 感到刺骨的寒意
    C. 感到快乐

  3. 诗人通过春天的描写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与愉悦
    B. 惆怅与思念
    C. 生气与烦恼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描绘了早晨的美景和对未来的向往,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 杜甫的《春望》:则在春天的背景下表达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忧虑,与郑真的春日惆怅形成了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次韵赵俞宣德石博山香台 次韵卫庆阳使君送别这章 次韵使君湖庄歌 次韵李晦父炎早梅 次韵晦父喜雨诗 次韵黄一之 次韵葛丞至节见邀踏雪 次韵长沙郑监庙公选 次韵长沙郑监庙公选 次韵蔡元简麒湖庄之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破桐之叶 紫芝眉宇 包含惫的词语有哪些 亠字旁的字 灯亮儿 包含豚的词语有哪些 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車字旁的字 地覆天翻 参横斗转 流速 龜字旁的字 手泽尚存 金字旁的字 稠穰 洟涕 髟字旁的字 包含眼的成语 重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