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2:57: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2:57:48
作者: 曹彦约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华颠淡色催人老,
造化无功春不早。
翰林风月恣推排,
万马一空三峡倒。
冷暖从渠入世情,
孤真为我参幽抱。
单于未觉鼎鼐催,
不与人间障烦恼。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来临时的情景与诗人内心的感受。淡淡的花色似乎催促着人们衰老,然而大自然的造化却无能为力,使得春天没有提前到来。翰林的风月任意地推敲排比,仿佛万马奔腾,三峡的景象却在此刻变得空荡荡的。冷暖的变化渗透到世间的情情感中,而我独自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孤独。即便外界的喧嚣与压力如鼎鼐般压迫,单于们却对此毫无察觉,不与世俗的烦恼相纠缠。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曹彦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著称,常常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春季,诗人受李晦父的启发,借梅花的意象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这首诗以春天的来临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开头两句通过花色与春天的关系,引入了时间的流逝与人老的主题。接着,诗人借助翰林的风月,表达文人对世界的观察与感慨。尤其是“万马一空三峡倒”,用夸张的手法传达了内心的孤独与空虚,似乎在喧嚣的外界中,诗人却感到一种无所归依的失落。
后半部分则转向内心的反思,冷暖交替象征着人生的起伏,而“孤真为我参幽抱”则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更是将视野从个人情感扩展到外界的纷扰,诗人选择超然于世,远离烦恼,显示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情感上深邃,既有对春天的期待,又有对人生的感慨,形成了一个内外兼修的意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在纷扰世界中对自我内心的坚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翰林风月”指的是谁?
A. 文人
B. 农民
C. 商人
"冷暖从渠入世情"中的“渠”指的是什么?
A. 河流
B. 渠道
C. 心情
诗人选择不与人间烦恼纠缠,体现了什么态度?
A. 消极
B. 超然
C.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曹彦约的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在主题上都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李白更多表现的是对故乡的思念,而曹彦约则是在春天的背景下反思人生哲理,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