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05:2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5:23:36
蟆子微於蚋,朝繁夜则无。
毫端生羽翼,针喙噆肌肤。
暗毒应难免,羸形日渐枯。
将身远相就,不敢恨非辜。
晦景权藏毒,明时敢噬人。
不劳生诟怒,只足助酸辛。
隼眦看无物,蛇躯庇有鳞。
天方刍狗我,甘与尔相亲。
有口深堪异,趋时讵可量。
谁令通鼻息,何故辨馨香。
沉水来沧海,崇兰泛露光。
那能枉焚爇,尔众我微茫。
这首诗描述了蟆子(蟾蜍)与蚋子(小蚊子)的不同。蟆子在清晨时活跃,夜晚则消失;它的细毛上长出了翅膀,尖嘴啄食着肌肤。暗藏的毒性是无法避免的,它的形体因长期饥饿而日渐衰弱。蟆子不敢恨那些无辜的生物,尽量保持距离。阴暗的地方它可能藏着毒素,明亮时则敢于攻击人。它不需要激起他人的愤怒,只是默默忍受着酸痛与辛苦。猛禽的目光难以捕捉它,蛇的身体则为它提供庇护。即使天上有如狗般的存在,我也甘愿与你亲近。虽然口中有着不同的声音,但在这个时刻又何必去衡量呢?谁让我们能够相互呼吸,为什么要去辨别香气的差异?沉入水中归于大海,崇高的兰花在露水中闪耀光芒。我们又怎能枉然地将其焚烧呢?在你们众多的存在中,我显得微不足道。
元稹,字子珪,号微之,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与白居易齐名,倡导新乐府,作品多以情感真挚、语言通俗著称。
《虫豸诗》是元稹对自然界微生物的观察与思考,展现了他对生存状态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蟾蜍和蚊子的对比,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感慨。
这首《蟆子》以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自然界中微小生物的生存状态。诗中蟆子和蚋子的对比,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力和生存环境的探讨。通过描绘蟆子的微小与蜕变,诗人传达了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悟。蟆子的存在,虽小却有其生存的意义,虽然身处阴暗与困境,但它同样努力生存。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现象的深刻思考与哲理反思。同时,诗中提及的“暗毒”和“明时”,也反映了人们在不同环境中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与妥协,体现了生存的艰难和复杂性。
诗歌通过对蟾蜍与蚊子的描写,反映出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以及对生存环境的深刻思考,展现了生命在逆境中的挣扎与坚持,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与理解。
蟆子在白天和夜晚的状态分别是?
诗中的“暗毒”指的是什么?
蟆子对生活的态度是?
答案:
与白居易的《草》相比,元稹的《蟆子》更注重对小生物的细腻观察与思考,展现了不同的生命态度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