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7:32
莫言普化祗颠狂。真解作津梁。蓦然打个斤斗,直跳过羲皇。临济处,德山行。果承当。将他建立,认作心诚,也是寻香。
不要说普化只是颠狂的状态,真正的理解成为了通向彼岸的桥梁。忽然间做了个翻身,直接跳过了传说中的羲皇。来到临济,走过德山,果然得到了应承。将其建立起来,心中诚实地认同,这也是一种寻求真理的香气。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的先驱,主张改革,提出“新法”以应对当时的社会问题。王安石的诗词风格多变,既有雄浑之作,也有细腻之作,尤其擅长于表达哲理和情感。
《诉衷情》创作于王安石政治生涯的高峰期,正值他推行新法,面对各种阻力与挑战之时。诗中蕴含了他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以及对真理和智慧的追求。
《诉衷情(又和秀老·五之五)》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者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诗中开头以“莫言普化祗颠狂”一句,点明了人们对普遍理解的误解,强调真正的理解并不只是表面的狂热,而是深入内心,成为智慧的桥梁。接下来的“蓦然打个斤斗”,生动地描绘了顿悟的瞬间,仿佛一瞬间跳过了历史的长河,触及到了更高的境界。
临济与德山的提及,不仅仅是对禅宗修行的认可,更是对自身修行过程的反思。最后,诗人通过“认作心诚,也是寻香”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强调了内心的诚实与对真理的追求是相辅相成的。整首诗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王安石作为政治家和诗人对社会的关怀,以及对自我修行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强调理解与智慧的重要性,表达了诗人对自我修行的思考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的关切及对真理的渴望。
“莫言普化祗颠狂”意思是:
A. 普遍理解是疯狂的表现
B. 真正的理解很重要
C. 理解是桥梁
答案:A
“斤斗”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突然的变化
B. 一种游戏
C. 传统的文化
答案:A
“临济处,德山行”中的“临济”和“德山”指的是什么?
A. 地名
B. 人物
C. 禅宗寺庙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