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0:5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0:57:24
原文展示: 送张郭二秀才赴举 文同 〔宋代〕 二子共齎刀,翩翩去意豪。 负才皆万选,入守定双高。 上道梅薰袖,还家草映袍。 须知本鸿鹄,终不大蓬蒿。
白话文翻译: 两位秀才一同带着赴考的工具,意气风发地离去。 他们才华横溢,必定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担任重要职位。 踏上旅途时,梅花香气熏染衣袖,归来时,青草映衬着官袍。 要知道他们本是高飞的鸿鹄,终究不会停留在低矮的蓬蒿之间。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是文同送别两位秀才赴京参加科举考试时所作,表达了对他们才华的赞赏和对他们未来的美好祝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文同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两位秀才的鼓励和期望,希望他们能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将来能够担任重要职位,为国家做出贡献。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两位秀才赴举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和远大志向。诗中“二子共齎刀,翩翩去意豪”一句,既描绘了他们赴考的场景,又表达了他们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负才皆万选,入守定双高”则进一步强调了他们的才华和未来的高职位。后两句通过梅花的香气和青草的映衬,寓意他们旅途的美好和归来的荣耀。最后两句“须知本鸿鹄,终不大蓬蒿”则是对他们的鼓励和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不会停留在平凡的地方。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两位秀才的鼓励和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不会停留在平凡的地方。通过描绘他们赴考的场景和未来的美好前景,表达了作者对他们才华的赞赏和对他们未来的美好祝愿。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二子共齎刀”中的“齎刀”指的是什么? A. 带着赴考的工具 B. 带着武器 C. 带着礼物 D. 带着书籍 答案:A
诗中“须知本鸿鹄,终不大蓬蒈”中的“鸿鹄”和“蓬蒈”分别比喻什么? A. 高飞的鸟和低矮的草 B. 有远大志向的人和低矮、平凡的地方 C. 高贵的鸟和低贱的草 D. 高飞的鸟和低贱的草 答案:B
诗中“上道梅薰袖,还家草映袍”中的“梅薰袖”和“草映袍”分别比喻什么? A. 旅途中的美好体验和归来的荣耀 B. 旅途中的困难和归来的荣耀 C. 旅途中的美好体验和归来的困难 D. 旅途中的困难和归来的困难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