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4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42:02
原文展示:
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
作者: 杨万里
才近中秋月已清,
鸦青幕挂一团冰。
忽然觉得今宵月,
元不黏天独自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前夕的夜晚,月亮已经显得非常清亮。夜空如同深青的幕布,月光如同一团冰块悬挂其上。诗人忽然意识到,今夜的月亮并不与天空相连,而是独自漂浮在空中。
注释:
典故解析:
中秋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象征着团圆和思念。诗中提到的“月”常常与中秋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因其诗歌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受到广泛赞誉。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中秋前夕,正值农忙后的休息时光。诗人在宁静的夜晚,欣赏明月,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境和情感上都显得非常细腻,诗人通过描写夜空和月亮的美景,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开头的“才近中秋月已清”便将时间背景设定在一个诗意浓厚的时刻,紧接着“鸦青幕挂一团冰”的描绘则生动地展现了月亮的清亮,营造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诗人突然意识到今夜的月亮是独自漂浮在空中,这种想法不仅反映了月亮的美,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写,又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尤其是最后一句“元不黏天独自行”,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境界,仿佛月亮在孤独中又显得格外自由。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示了自然美景,也引发读者对人生、孤独与自由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孤独、自由的思考,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这两种意象结合,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内心的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这首诗是在哪个节日的前夕写的?
A. 春节
B. 中秋
C. 端午
诗中“鸦青幕挂一团冰”中的“冰”是用来比喻什么的?
A. 雪
B. 月亮
C. 星星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自由
C. 忧伤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