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5 03:1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03:12:12
悯农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稻云不雨不多黄,
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
更堪岁里闰添长。
《悯农》这首诗表达了农民在恶劣气候下的艰辛与困苦。诗人描绘了稻谷在干旱的云层下无法丰收,荞麦花却因早霜而凋零的惨状。面对即将到来的严冬,农民已忍受着饥饿,艰难度日,更有闰年之际,生活愈加困苦。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忍饥度残岁”反映了农民在艰难条件下的坚韧与忍耐,体现了古代农业社会的生存困境。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和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对社会民生的关注。
创作背景:
《悯农》创作于南宋时期,农业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经济来源,气候变化常常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饥荒与困苦,诗人以此表达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悯农》是一首情感真挚、意象鲜明的诗作,体现了杨万里对农民困境的深切关怀。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稻谷的枯黄和荞麦的早霜,生动地展示了因气候变化而导致的农作物歉收的惨状。诗人用“稻云不雨”与“荞麦空花”对比,突显了自然界的无情与农民的无奈。
后两句则转向农民的内心,表达了他们在面对饥饿和严冬的绝望与忍耐。尤其“更堪岁里闰添长”一句,反映出闰年给农民生活带来的更大压力,呼应了前面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实,充分体现了杨万里的民生关怀与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农民的生存困境为主题,传达了对农民劳动的尊重与同情,体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的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农作物有哪两种?
A. 小麦与稻谷
B. 稻谷与荞麦
C. 玉米与豆子
“忍饥度残岁”中的“残岁”指的是什么?
A. 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刻
B. 农作物即将丰收的时刻
C. 冬天的时刻
诗中提到的“早着霜”对农作物的影响是什么?
A. 使其更加丰收
B. 使其受到损害
C. 无影响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乱对民生的影响,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而杨万里的《悯农》则聚焦于农业困境,反映了对农民生活的直接关怀。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