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3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30:08
《赋沈商卿砚》 作者: 张孝祥 〔宋代〕
石渠东观天尺五,
壁星下直图书府。
琳琅宝镇出三代,
浩瀚简编照千古。
右文储砚一百九,
钿匣珠囊护琼玖。
有时清夜发光怪,
诸儒纵观容拜手。
一收朝迹归故园,
瓦池苇管涂突烟。
梦寻清都故历历,
起凭书案空潸然。
眼明见此超万石,
色如马肝涵玉质。
白圭之玷尚可磨,
涩不拒笔滑留墨。
摩挲太息不自已,
呼儿汲甘为湔洗。
天遗至宝瑞吾子,
要与词林壮根柢。
子行飞骞为时须,
西清承明有佳除。
收功翰墨傥乞我,
田间自抄种树书。
这首诗描绘了沈商卿的砚台,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件艺术品的赞美。开头提到砚台的高大气派,仿佛有天文图书馆般的气势。接着提到砚台的历史,历经三代,依然光辉灿烂,照亮古今。诗中还提到砚台的珍贵,保护得当,宛如护珠的匣子。作者在夜间用砚台写字,光辉四射,令人心生敬畏。虽然自己已归故里,但仍对砚台怀有深情,仿佛在梦中回到那清幽的书斋。到最后,作者表达了对砚台的珍视与期待,希望它能帮助后人更好地写作。
作者介绍:张孝祥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以词作闻名,风格清丽婉约,擅长描绘自然和人文景观。他的作品常融合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张孝祥生活的某个宁静夜晚写成,反映了他对书法与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古代文人精神的追求。
张孝祥的《赋沈商卿砚》是一首充满文化气息的诗作,诗中以沈商卿的砚台为主题,展现了文人对书法的热爱和对工具的珍视。开篇通过描绘砚台的宏伟,拉开了整首诗的序幕,接着以“琳琅宝镇”来强调砚台的珍贵,显示出它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诗中频繁提到的“诸儒”与“清夜”,则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文人氛围与夜晚静谧的思考。
在情感上,诗人通过对砚台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深情,以及对故园的思念。尤其在“梦寻清都故历历”一联,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感慨,充满了人文关怀。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意境深远,既有对物之美的欣赏,又蕴含了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展现了张孝祥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书法与文化的热爱,强调了文人精神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描绘
B. 对书法和文化的热爱
C. 对历史的追忆
“诸儒”在诗中指的是?
A. 文人
B. 农民
C. 商人
诗中提到的“白圭之玷”意指?
A. 砚台的美
B. 砚台的瑕疵
C. 砚台的历史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赋沈商卿砚》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