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1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15:12
朝中措(赠别)
作者: 李石 〔宋代〕
凌波庭院藕香残。银烛夜生寒。
两点眉尖新恨,别来谁画遥山。
南楼皓月,一般瘦影,两处凭阑。
莫似桃花溪畔,乱随流水人间。
在波光粼粼的庭院中,残留着藕的香气。夜晚,银烛发出寒意。
眉尖上新添的两点愁苦,离别之后,谁能画出那遥远的山峦?
在南楼的皓月下,孤独的身影与两处的栏杆相依。
不要像桃花溪边的景象,随水流逝,迷乱于人世间。
作者介绍: 李石,字子贞,号白云,宋代著名诗人,主要以词见长。他的诗词风格细腻,常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
创作背景: 《朝中措(赠别)》创作于李石与友人离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离别的怅惘。这首词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也表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别离的悲伤。
李石的《朝中措(赠别)》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离别时的愁苦与思念。开头的“凌波庭院藕香残”,通过描绘庭院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藕香的残留暗示着美好的过去已成遗憾。接着“银烛夜生寒”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寒冷的夜晚,烛光的微弱更增添了离别的愁苦。在“眉尖新恨”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因离别而生的新愁,深刻而细腻地传达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南楼皓月,一般瘦影”中的“皓月”和“瘦影”不仅描绘了孤独的景象,更渗透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考。最后一句“莫似桃花溪畔,乱随流水人间”则以桃花溪的和谐与自然作为对比,表达了人世间的纷扰和无常,暗示离别带来的不安与迷茫。
整首词通过精炼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离别的无奈与对友谊的珍视,深刻反映了宋代士人对情感的敏感与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离别时的惆怅与思念,展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人世间的无常与纷扰,传达了深刻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银烛夜生寒”意指什么?
a) 夜晚温暖
b) 夜晚寒冷
c) 夜晚明亮
答案:b
“眉尖新恨”中的“新恨”指的是什么?
a) 新的快乐
b) 新的愁苦
c) 新的友情
答案:b
诗中提到的“桃花溪”象征着:
a) 自然的和谐美好
b) 人世的纷扰
c) 离别的痛苦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