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18: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18:16
长筇自担药兼琴,话著名山即拟寻。
从听世人权似火,不能烧得卧云心。
我背着药和琴,独自一人,谈起名山便想要去寻访。
听别人说世俗的权利就像火焰,然而这火焰却无法烧毁我那安卧于云中的心。
“卧云”意象可能与道教的隐逸思想有关,隐士常常追求与世无争、心灵的自由与安宁。诗中提及的“名山”也与道教崇拜的自然环境相关,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作者介绍:张蠙,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盛唐时期,正值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人通过描绘自身的生活状态,表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然。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张蠙对自然的热情和对世俗权力的淡泊。诗的开头以“长筇自担药兼琴”展现了诗人独立、洒脱的生活态度,背负药物与琴,既有追求健康的意图,也象征着对音乐艺术的热爱。这种生活方式让他得以在名山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第二句提到“话著名山即拟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仿佛与名山对话,打算去亲自探访。此时,诗人的心灵已与自然紧密相连,流露出一种渴望与期待。
接下来的两句则引入对世俗的批判。“从听世人权似火,不能烧得卧云心”,诗人通过听闻他人的言论,认识到世俗权力的危险和对人心的侵蚀。然而,他的内心如同卧云般宁静,任何外在的纷扰都无法撼动他的内心世界。这样的诗句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也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超脱凡尘的精神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将权力比作火焰),对比(内心的宁静与世俗的纷扰),以及意象(药、琴、名山等)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超越世俗权力的诱惑,表现了诗人追求隐逸生活的理想。
诗词测试:
诗中“长筇”指的是什么?
“权似火”中的“权”主要指什么?
诗人的内心状态是怎样的?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