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0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5:19
洞仙歌 石山
作者: 姚燧
伊谁斧凿,此玲珑岩岫。
至巧先天化工手。
又不知何地,夜壑深藏,
今留待白发诗人携走。
向宣和废苑,睥睨高株,
欲转愁回万千首。
期出处与君偕,
立则参前,卷密可怜之襟袖。
尚未敢云能此私从,
怕雷雨冥冥,六丁来取。
这是谁用斧头凿出的玲珑岩石?
如此巧妙,仿佛是先天地工匠的手艺。
我又不知道它是在什么地方,
在幽暗的山谷中深藏,
如今只等着白发诗人来带走。
在宣和的废苑中,
我俯视着高大的树木,
想要把忧愁转化为无数的诗篇。
希望能与你一起找到出处,
站在这里,像是想要卷起那可怜的衣袖。
我尚未敢说我能做到这一点,
怕雷雨交加,冥冥之中,六丁神来取走。
作者介绍:姚燧(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擅长于山水诗,作品多反映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洞仙歌 石山》是一首描绘自然与哲思的诗作,整首诗通过对山石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更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开头以疑问的方式引入,直接勾勒出一幅玲珑剔透的岩石景象,表现了自然的神奇与艺术的巧妙。诗中提到的“至巧先天化工手”,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创作艺术的敬畏。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展现出一种孤独的思考,提及“白发诗人”,暗示他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及对创作的渴望,似乎在期待与志同道合之人共同探寻诗的源头。最后,诗人又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提到“怕雷雨冥冥,六丁来取”,似乎在暗示创作的艰难与不可控制的命运。
整首诗用词考究,情感真挚,展现了姚燧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使得这首诗在元代的诗坛中独具一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与艺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时间的感慨与对创作的追求,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伊谁斧凿”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赞叹自然的巧妙
B. 对人类的批评
C. 反思人生的无常
答案:A
“白发诗人”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年老智慧
B. 年轻人的追求
C. 自然的力量
答案:A
诗中提到的“六丁”代表了什么?
A. 神秘的力量
B. 自然的美丽
C. 人生的希望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