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7:09
作者: 姚燧 〔元代〕
良月大洪山。
枫叶青青柏叶殷。
一树桃花修竹里,
天悭。
连见春风一岁闲。
争挽插云鬟。
日暮金鞍未拟还。
偏与歌姝相照,
朱颜。
应笑诗人两。
在晴朗的月夜,登上大洪山。
枫树叶子青翠,柏树叶子鲜红。
桃花和修竹相映成趣,
天公却不作美。
一整年春风都显得悠闲。
为何要争着把云鬟插上?
日落时分,金鞍的马还未打算返回。
偏偏和歌姝相互映衬,
她的脸色绯红。
想必她会嘲笑这位诗人。
作者介绍: 姚燧,元代诗人,字景温,号云峰,晚号天隐,江南人。他的诗多描写山水、风景,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这首《南乡子 游洪山寺》创作于元代,反映了诗人游历大洪山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洪山寺游玩的场景,展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在良月下,洪山的景色尽显动人,诗人通过对枫叶和柏叶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而桃花与修竹的交映则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美。可惜天公不作美,诗人感叹一年的春风似乎都显得悠闲。这里的“争挽插云鬟”意指女子对美的追求,体现了诗人与女子之间的微妙互动和情感的流动。
诗的最后几句,日暮时分金鞍未返,表现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也暗含了对归途的期待。与歌姝的相照,更增添了一份温馨的氛围,仿佛二者在这幅美景中相互映衬,成就了彼此的美丽。整首词运用丰富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互动,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词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姚燧
C. 杜甫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观主要包括哪些元素?
A. 山水与花草
B. 城市与建筑
C. 人物与神话
“日暮金鞍未拟还”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归乡的期待
B. 对时间流逝的惋惜
C. 对未来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