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7: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7:40
水仙装束。风致清逾淑。春竟枝头添萼绿。要与梅花仲叔。生红从此羞颜。甘同桃李漫山。不是冥鸿过尽,情教衔子荆蛮。
这首词描绘了水仙的装束,形态清丽超过了其他花卉。春天来临时,枝头上新添的绿萼更显生机,水仙希望与梅花相比,展现出鲜艳的红色,却又因为自己的娇羞而不敢绽放。她愿意和桃李一起漫山遍野,但却不想成为那冥冥之中的鸿雁,因而只愿将情感寄托在荆蛮之地。
姚燧,元代词人,生于元代中期,字仲明,号无为,善于词作,常以清丽的语言描绘自然和人生,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此词写于春季,正值水仙花开之际,表达了作者对水仙的喜爱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对其他花卉的谦逊态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性之美的交融。
《清平乐·水仙装束》是一首清新脱俗的词作。姚燧通过对水仙的描写,展现了其独特的风韵和清丽的气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开头的“水仙装束”即点明了主题,水仙花的装束如同人的衣衫,清丽而雅致。接着用“风致清逾淑”进一步强调水仙的高洁和优雅,超越了其他花卉。
“春竟枝头添萼绿”,写春天的到来,水仙在春风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暗示着生命的力量。而后一句“要与梅花仲叔”,则表现了水仙的谦逊,水仙希望能与梅花并肩而立,展现出一种自我意识与自我否定的复杂情感。
在整首词中,姚燧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塑造了水仙这一形象,表达了一种对美的追求与对自我的反思。诗的最后一句“不是冥鸿过尽,情教衔子荆蛮”,则是对孤独与寄托的思考,水仙不愿意化作孤雁,而是希望在这片花海中找到自己的归属,引发读者对自身情感的共鸣。
整首词表达了对水仙的赞美,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人对自我的思考与对情感的寄托。
水仙装束中,“风致清逾淑”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着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