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4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46:30
念奴娇 题孙豹人松下抱琴图
作者:邹祗谟〔清代〕
科头箕踞,是西京才子,淮南仙客。
碧眼紫髯长啸处,手种龙鳞千尺。
听尽隋箫,敲残秦缶,鼓罢邯郸瑟。
无弦在膝,便教此意谁识。
惟有明月清风,长林古涧,差可同朝夕。
与我周旋宁作我,烂醉还须千日。
且住为佳,不如归去,一梦扬州值。
先生自笑,吾今四十头白。
这首词的开头描绘了一位才子,他坐在松下,身姿潇洒,像是西京的才子和淮南的仙客。碧眼紫髯的他在长啸,手中抱着一把琴,琴声如龙鳞般蔓延。尽管他已经听尽了隋朝的箫声,敲打残破的秦缶,演奏完邯郸的瑟声,但他手中的琴却没有弦,令人难以理解他的意图。只有明月、清风,古老的森林和涧水,似乎能与他相伴朝夕。与我相处,宁愿你做我,我也愿意醉倒在此,纵使千日也无妨。还是回去比较好,一梦在扬州就够了。先生自嘲,自己如今已是四十白发。
邹祗谟(约1640-1710),清代诗人、词人,字子维,号莼舫,江苏扬州人。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这首词是邹祗谟对松下抱琴图的吟咏,表现了诗人对高人雅士生活的向往与自我调侃。他借用历史人物和乐器,表达了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个人境遇的思考。
邹祗谟的《念奴娇》以浓厚的艺术气息和深邃的哲理思考而著称。诗中描绘的场景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自然的清幽,诗人通过“科头箕踞”展现了对生活的悠闲态度;“碧眼紫髯长啸处”则勾勒出一位才子在松下抚琴的画面,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整首词在音韵上的变化与意象的交织,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听觉的享受,更是视觉的盛宴。诗中提到的隋箫、秦缶等乐器,既是对古代音乐文化的致敬,也是对当下音乐境界的反思。尽管没有乐器的伴奏,诗人仍然感受到了自然的和谐美,与明月、清风共享这份宁静。
当诗人提到“与我周旋宁作我,烂醉还须千日”,这句话既表达了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也反映了他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最后,诗人以自嘲的方式结束,表现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淡然,使整首词更具人情味。
整首诗表达了对高人雅士生活的向往,对艺术与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古代乐器的回忆,表现了对过去的怀念,同时也体现了对当下生活的豁达态度。
“碧眼紫髯”指的是:
A. 一位女性
B. 一位才子
C. 一位老者
D. 一位画家
“无弦在膝”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对音乐的热爱
B. 对人生的感慨
C. 对人的孤独
D. 对自然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扬州”象征着:
A. 美好的回忆
B. 生活的繁忙
C. 自然的宁静
D. 艺术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