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金牛道中遇寒食》

时间: 2025-05-18 11:50:16

诗句

乍换春衫一倍轻,况逢寒食十分晴。

莺穿驿树惺惚语,马过溪桥蹀躞行。

画柱彩绳喧笑乐,艳妆丽服角鲜明。

谁知此日金牛道,非复当时铁马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1:50:16

原文展示:

乍换春衫一倍轻,
况逢寒食十分晴。
莺穿驿树惺惚语,
马过溪桥蹀躞行。
画柱彩绳喧笑乐,
艳妆丽服角鲜明。
谁知此日金牛道,
非复当时铁马声。

白话文翻译:

刚换上轻盈的春衣,
恰逢寒食节的晴朗天气。
黄莺在驿树间轻声鸣唱,
马儿在溪桥上轻快地走过。
画柱上挂着彩绳,热闹的欢笑声此起彼伏,
艳丽的妆容和鲜亮的服饰相映成趣。
谁能想到今天的金牛道,
已不是当年铁马奔腾的场景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乍:刚刚。
  • 春衫:春天的轻衣。
  • 寒食:寒食节,清明节前的一天,传统习俗为禁火,吃冷食。
  • 惺惚:恍惚,模糊的样子。
  • 蹀躞:走路轻快的样子。
  • 画柱、彩绳:装饰的柱子和彩绳,表现节日的热闹气氛。
  • 金牛道:金牛道是指某条道路,可能与战马的奔腾有关。

典故解析:
寒食节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习俗,与清明节相邻,纪念春秋时期的介之推。诗中提到的“铁马声”,可以理解为战马的声音,暗示了过去战事频繁的时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渔洋,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文学家。他的诗词风格豪放而又细腻,常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相对安定,诗人借寒食节的欢快场景,反映出对往日战乱时光的怀念与感慨。

诗歌鉴赏:

《金牛道中遇寒食》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和节日欢乐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春天和节日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开头两句描绘了春日的轻盈和寒食节的晴好,让人感受到气候的变化和节日的气氛。之后几句中,莺鸟的鸣叫和马儿的行走,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状态,令人心情愉悦。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画柱彩绳”的热闹景象,展示了节日的欢快氛围,艳丽的妆容和鲜亮的服饰则更是增添了色彩。然而,最后两句却突显了一种历史的反思,诗人感慨现在的金牛道已不再是昔日的铁马声,表现出对往日战乱的无奈和对和平生活的珍惜。

整首诗在欢快与哀愁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出陆游关心国家命运的深切情感,也让读者在享受春日的美好时光时,不禁思考历史的变迁和生活的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乍换春衫一倍轻”:春天来临,换上轻薄的衣服,感觉更加轻松。
  • “况逢寒食十分晴”:寒食节恰逢晴朗的好天气,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 “莺穿驿树惺惚语”:黄莺在驿树中鸣叫,声音轻柔,传递着春天的气息。
  • “马过溪桥蹀躞行”:马儿轻快地走过溪桥,描绘出一种悠闲的场景。
  • “画柱彩绳喧笑乐”:装饰的柱子和彩绳映衬着欢声笑语,表现节日的热闹。
  • “艳妆丽服角鲜明”:美丽的妆容和鲜亮的衣服,增添了节日的色彩。
  • “谁知此日金牛道”:今天的金牛道,令人感慨。
  • “非复当时铁马声”:再也听不到过去战马奔腾的声音,反映历史的变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衫一倍轻”,通过春衣的轻巧比喻人们的轻松心情。
  • 拟人:“莺穿驿树惺惚语”,将莺鸟的鸣叫拟人化,增添生动性。
  • 对仗:“艳妆丽服角鲜明”,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寒食节的欢快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和平生活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和对往日战乱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衫:象征春天的到来与新生。
  • 寒食:代表传统节日和文化习俗。
  • 莺鸟:象征生命与春天的活力。
  • 马:代表力量与历史的回忆。
  • 彩绳、艳妆:象征节日的欢庆与人们的热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食”节是哪个节日的前一天?
    A. 中秋节
    B. 清明节
    C. 端午节
    D. 春节

  2. 诗中“莺穿驿树惺惚语”中的“莺”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鸟
    C. 一种树
    D. 一种衣服

  3. “非复当时铁马声”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情感?
    A. 对战争的怀念
    B. 对和平的珍惜
    C. 对节日的期待
    D. 对春天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气息,表现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 南宋朱熹的《春日偶成》:展现春天的美好和个人情感的交融。

诗词对比:
陆游的《金牛道中遇寒食》与李白的《将进酒》可以进行比较。前者关注的是节日的欢快与历史的反思,后者则强调享乐与豪情壮志。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很大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词三百首》
  2. 《陆游诗文集》
  3.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4. 《唐诗三百首》
  5.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相关查询

点绛唇 春晚 点绛唇 赋登楼 点绛唇 春雨 点绛唇 点绛唇 和成容若韵 点绛唇 其一 长沙送同官先归邵武 点绛唇 点绛唇 秋夜 点绛唇·烟洗风梳 点绛唇 和朱希真韵,题陈孟群画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理应如此 臣字旁的字 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叹的成语 鼠腹鸡肠 草藳 謏闻之陋 跌跌撞撞 遥遥相望 赤字旁的字 不着情 见字旁的字 鸦片膏 一顾千金 棉力 悬繁体字怎么写?悬字繁体书写详解_汉字繁体学习 戈字旁的字 一个皮一个页读什么字_一个皮一个页的拼音与写法详解 两点水偏旁汉字大全_两点水常用字详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