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子瞻去岁春侍立迩英子由秋冬间相继入侍作诗》

时间: 2025-04-27 04:41:26

诗句

赤壁归来入紫清,堂堂心在鬓雕零。

江沙踏破青鞋底,却结丝絇侍禁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41:26

原文展示:

赤壁归来入紫清,堂堂心在鬓雕零。江沙踏破青鞋底,却结丝絇侍禁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自赤壁归来后,心中豪情仍未消减,面对生活的琐碎与烦恼。尽管江沙把青鞋的底磨破,依然坚定地侍奉于禁庭之中。

注释:

  • 赤壁:指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常用以象征英雄壮志。
  • 紫清:指紫禁城,皇宫的代称。
  • 堂堂:形容气度不凡或风度翩翩。
  • 鬓雕零:鬓发已白,形容年华已逝。
  • 江沙:江边的沙子,这里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青鞋:青色的鞋子,代表诗人当时的身份与地位。
  • 丝絇:丝绸的绳索,这里指代侍奉的职责。

典故解析:

  •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展示了诸葛亮和周瑜的智谋与勇气,常被后人用来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 紫禁城:象征着权力和荣耀,诗人在此侍奉,意味着对皇权的忠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风豪放、清新脱俗,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黄庭坚侍立于皇宫期间,反映了他在经历了赤壁之战的历史情景后,内心的豪情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赤壁归来”引入,带有浓厚的历史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壮丽的回忆与当前生活的对比。开篇的“赤壁归来”不仅是时间的标记,也是情感的起点,显示出诗人胸怀大志。接着以“堂堂心在鬓雕零”表现出诗人虽然年华已逝,但内心的豪情依旧未减,传达了对生活的坚定与执着。同时,“江沙踏破青鞋底”用形象的描绘展现岁月的蹉跎,渗透出一种无奈和感伤。最后一句“却结丝絇侍禁庭”则表现了他对责任的坚持,尽管生活平淡,但仍旧不忘忠诚于职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彰显了黄庭坚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赤壁归来入紫清:回忆起赤壁之战的壮志,归来后踏入皇宫,显示出作者对历史的追忆。
  2. 堂堂心在鬓雕零:尽管年岁已增,心中的豪情依然存在,体现出诗人永不言败的精神。
  3. 江沙踏破青鞋底:岁月的流逝令生活变得艰辛,暗示着生活的磨难。
  4. 却结丝絇侍禁庭:尽管如此,仍然愿意承担职责,忠诚于所侍奉的皇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赤壁归来”和“入紫清”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音律感。
  • 比喻:用“江沙”和“青鞋底”比喻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磨砺。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现实的认同,展现了诗人虽历经风雨却依然坚定的心志,体现了忠诚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赤壁:象征着豪情壮志与历史的辉煌。
  • 紫清:代表权力与责任。
  • 江沙:象征岁月的流逝与生活的磨难。
  • 青鞋:寓意诗人身份与生活的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赤壁”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 A) 赤壁之战
    • B) 长平之战
    • C) 夷陵之战
    • D) 官渡之战
  2. “江沙踏破青鞋底”中的“江沙”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年龄
    • C) 生活的艰辛
    • D) 志向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历史的追忆
    • B) 对生活的感慨
    • C) 忠诚与责任感
    •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A) 赤壁之战
  2. C) 生活的艰辛
  3. D) 以上皆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苏轼的《赤壁赋》都以赤壁为题材,但黄庭坚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历史感,而苏轼则更多地表现出对酒对友的豪情,二者在情感基调与意境上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集》

相关查询

迓客至大浪滩上 邻曲有未饭被追入郭者悯然有作 鹧鸪天(送叶梦锡·七之一) 思蜀 池亭夜赋 秋兴 六日云重有雪意独酌 山中小雨得宇文使君简问尝见张仙翁乎戏作一绝 松骥行 紫溪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外内无患 醵费 包含水的成语 羊字旁的字 破家荡业 伏尸流血 士字旁的字 包含寻的成语 炭精 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伯的成语 欠字旁的字 自欺欺人 翘拔 熬更守夜 斗筲之才 反犬旁的字 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马字旁的字 管秃唇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