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41:26
原文展示:
赤壁归来入紫清,堂堂心在鬓雕零。江沙踏破青鞋底,却结丝絇侍禁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自赤壁归来后,心中豪情仍未消减,面对生活的琐碎与烦恼。尽管江沙把青鞋的底磨破,依然坚定地侍奉于禁庭之中。
注释:
- 赤壁:指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常用以象征英雄壮志。
- 紫清:指紫禁城,皇宫的代称。
- 堂堂:形容气度不凡或风度翩翩。
- 鬓雕零:鬓发已白,形容年华已逝。
- 江沙:江边的沙子,这里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青鞋:青色的鞋子,代表诗人当时的身份与地位。
- 丝絇:丝绸的绳索,这里指代侍奉的职责。
典故解析:
-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展示了诸葛亮和周瑜的智谋与勇气,常被后人用来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 紫禁城:象征着权力和荣耀,诗人在此侍奉,意味着对皇权的忠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风豪放、清新脱俗,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黄庭坚侍立于皇宫期间,反映了他在经历了赤壁之战的历史情景后,内心的豪情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赤壁归来”引入,带有浓厚的历史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壮丽的回忆与当前生活的对比。开篇的“赤壁归来”不仅是时间的标记,也是情感的起点,显示出诗人胸怀大志。接着以“堂堂心在鬓雕零”表现出诗人虽然年华已逝,但内心的豪情依旧未减,传达了对生活的坚定与执着。同时,“江沙踏破青鞋底”用形象的描绘展现岁月的蹉跎,渗透出一种无奈和感伤。最后一句“却结丝絇侍禁庭”则表现了他对责任的坚持,尽管生活平淡,但仍旧不忘忠诚于职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彰显了黄庭坚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赤壁归来入紫清:回忆起赤壁之战的壮志,归来后踏入皇宫,显示出作者对历史的追忆。
- 堂堂心在鬓雕零:尽管年岁已增,心中的豪情依然存在,体现出诗人永不言败的精神。
- 江沙踏破青鞋底:岁月的流逝令生活变得艰辛,暗示着生活的磨难。
- 却结丝絇侍禁庭:尽管如此,仍然愿意承担职责,忠诚于所侍奉的皇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赤壁归来”和“入紫清”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音律感。
- 比喻:用“江沙”和“青鞋底”比喻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磨砺。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现实的认同,展现了诗人虽历经风雨却依然坚定的心志,体现了忠诚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赤壁:象征着豪情壮志与历史的辉煌。
- 紫清:代表权力与责任。
- 江沙:象征岁月的流逝与生活的磨难。
- 青鞋:寓意诗人身份与生活的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赤壁”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 A) 赤壁之战
- B) 长平之战
- C) 夷陵之战
- D) 官渡之战
-
“江沙踏破青鞋底”中的“江沙”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年龄
- C) 生活的艰辛
- D) 志向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历史的追忆
- B) 对生活的感慨
- C) 忠诚与责任感
- D) 以上皆是
答案:
- A) 赤壁之战
- C) 生活的艰辛
- D) 以上皆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苏轼的《赤壁赋》都以赤壁为题材,但黄庭坚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历史感,而苏轼则更多地表现出对酒对友的豪情,二者在情感基调与意境上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