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5:1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5:13:53
祀教民昭孝,天惟德是亲。
太宫严大飨,吉土兆精禋。
礼乐三王盛,梯航万国宾。
恩沾群动洽,庆与一阳新。
奉册尊长乐,均厘及众臣。
不须云物瑞,和气浃人神。
这首诗歌表达了对祖先的崇敬和对社会和谐的向往。祭祀的教化使民众明白孝道,而天意则归于德行。大殿中举行盛大的宴会,吉祥的土地上召唤着精灵。礼乐在三位王朝中盛行,船只接待来自四方的宾客。恩泽普及于万物之间,庆祝的气氛如同新阳升起。奉上册封给尊长,欢乐均匀地传递到所有的臣子。不必期待天上的瑞兆,和谐的气氛自然滋润着人神之间的关系。
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香巢,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尤其以散文和诗词著称。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常融合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代,是在祭祀活动中所作,意在表达对神灵的敬仰以及对社会和谐的追求。通过对祭祀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进行强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礼仪和道德的重视。
《南郊庆成》意在通过祭祀活动表达对祖先、自然和社会的敬仰与感恩。在诗中,欧阳修通过描绘盛大的祭祀场景,展现了古代礼乐文化的兴盛和对德行的崇尚。诗的开头提到“祀教民昭孝”,强调孝道是教化民众的重要内容,表明了传统道德在社会中的核心地位。而“天惟德是亲”则进一步阐释了天意与德行之间的关系,暗示着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得到天的眷顾。
接下来的描写中,欧阳修运用“太宫严大飨”展示了祭祀的庄重,而“吉土兆精禋”则象征着神灵的降临与祝福。诗中提到的“礼乐三王盛”,表现了礼乐文化在当时社会的繁荣,显示出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与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以和谐为主题,最后一句“不须云物瑞,和气浃人神”更是点明了诗的核心思想:和谐的气氛和良好的德行比外在的吉兆更加重要,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与期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德行和和谐社会的渴望,强调祭祀活动不仅仅是对神灵的敬仰,更是对社会道德的维护和传承。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祀教民昭孝”主要强调了哪种价值观?
A. 仁爱
B. 孝道
C. 忍耐
D. 勇敢
“不须云物瑞”这句话的意思是?
A. 期待天上降下的瑞气
B. 和谐气氛比外在的吉兆更重要
C. 物质财富是最重要的
D. 祭祀活动需要神灵的显现
诗中描述的“太宫严大飨”反映了什么样的场面?
A. 简陋的宴会
B. 隆重的祭祀宴会
C. 一场战争
D. 普通的聚会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