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22:3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22:38:42
古书时务了无关,却悔胸中万卷蟠。尚可追陪鸥鸟社,安能生死蠹鱼间。毁言自叹今销骨,戆草谁怜昔犯颜。圣主恩深臣命薄,黄冠结裹季真还。
这本古书与时事毫无关系,但我却悔恨心中积压了万卷书籍。虽然仍然可以追随那群鸥鸟的社群,但我又怎能在生死与虫鱼之间苟且存活呢?我自叹如今骨头消瘦,傻傻的草木又有谁会怜惜我曾经的面容?圣主的恩情深厚,而我作为臣子的命运却薄弱,黄冠之下的我何时才能回到那位季真身边?
刘克庄(1187-1269),字子翚,号临川,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擅长诗词、散文,尤其以“豪放”著称。他的诗词中常常表现出对国家、人生的深刻思考。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国家动荡,诗人在这一背景下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和对历史的反思。
这首诗体现了刘克庄对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开篇即以“古书时务了无关”引入,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与现实政治隔阂的无奈。诗中“悔胸中万卷蟠”显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焦虑,虽然知识渊博,却无法在时事中找到立足之地。他对自然的向往在“尚可追陪鸥鸟社”中得以体现,鸥鸟象征着自由的生活,而他却被困于“生死蠹鱼间”,展现了生存的艰难与无奈。
接下来的“毁言自叹今销骨”,诗人以自嘲的方式反映出他对自身境遇的悲观,仿佛在说即使身处险境,也难以获得他人的怜惜。最后两句“圣主恩深臣命薄”则是对现实政治的直接批判,表达了对君主恩惠的不满与臣子命运的无奈,黄冠的象征更是加深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沉重与失落,但也隐含着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反思,揭示了诗人在时代变迁下的无奈与对理想境地的向往。它不仅是对知识与现实关系的思考,也是对个人生存状态的深刻反省。
刘克庄生活在哪个朝代?
诗中提到的“鸥鸟社”象征着什么?
诗人对现实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