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31: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31:48
谒金门
作者:朱子厚 〔宋代〕
情知是梦无凭了。
好梦依然少。
单于吹尽五更风。
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
儿童问我今何在。
烟雨楼台改。
江山画出古今愁。
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
全诗翻译:
我知道这只是一个没有依据的梦,好梦本就稀少。单于的号角声吹散了五更的寒风,谁看见梅花在无言的泪水中默默流淌?儿童问我如今身在何处,烟雨中的楼台已然改变。江山的画卷上描绘着古今的愁苦,人和落花又在何处,水流空寂无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朱子厚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作品多受儒家思想影响,常常在诗中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动荡的年代,作者可能受到社会变迁和个人经历的影响,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谒金门》是一首充满感伤和思考的诗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美好梦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情对比。开篇通过“情知是梦无凭了”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失落,梦的无凭象征着理想的虚幻。接着,单于的号角吹散了梦境中的宁静,带来现实的冷酷,仿佛在告诉读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
梅花与泪水的结合不仅描绘了景物,更映射了诗人的情感。儿童的提问“今何在”则引发了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象征着年轻人对生活的探索与对未来的思考。而“烟雨楼台改”则是一种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与变迁的必然。最后两句“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更是将个人的愁苦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表现出一种对历史的沉重感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历史的沉重感。诗人通过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结合,展现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无奈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情知是梦无凭了”意为:
A. 梦理想丰富
B. 梦没有依据
C. 梦常常实现
D. 梦是美好的
诗中“儿童问我今何在”表达了什么?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探索
C. 对理想的追求
D. 对现实的无奈
“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中,水空流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生命的无常
C. 愁苦的加深
D. 理想的实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