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0:17
谢曹宗臣惠双溪集
作者:杨万里
君不见东阳沈隐侯,君不见宣城谢玄晖。
两处双溪清彻底,二子诗句清於溪。
千载却有曹夫子,天借古人作诗地。
家在东阳宝婺边,官在宣城莲幕里。
溪光滴作两眼明,溪秀吐作五字清。
开卷看来掩卷坐,词波跤作双溪声。
无人写作双溪操,收拾新篇句中妙。
莫将沈谢鸿鴈行,便与猗那荐清庙。
这首诗开头提到东阳的沈隐侯和宣城的谢玄晖,二者都与双溪有着密切的联系。双溪的水清澈见底,他们的诗句更是比溪水还要清晰。时隔千年,曹夫子(曹植)依旧被后人所铭记,仿佛是天借古人来赋予诗词的灵气。诗人提到自己居住在东阳的宝婺边,任职于宣城的莲幕。溪水的光泽如同明亮的眼睛,溪水的秀美仿佛能吐出清澈的诗句。翻阅诗卷,合上书本,诗的波动如同双溪的水声。无人再写双溪的歌谣,唯有将新篇妙句收拾其中。不要把沈谢两位的鸿鹄之行与猗那的荐清庙相提并论。
杨万里(1126-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观察和真实的情感呈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士人心志纷乱之时。杨万里通过双溪的美景和古人诗句表达对自然与诗歌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古代文人风范的向往。
杨万里的《谢曹宗臣惠双溪集》不仅是一首对双溪美景的描绘诗,更是对古人情怀的追忆与赞美。诗中提到的沈佺期和谢灵运,都是在中国文人心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大多与自然山水紧密相连,展现出诗人对于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开头的两句“君不见东阳沈隐侯,君不见宣城谢玄晖”即刻引起读者的注意,展现出诗人对这两位文人的敬仰。接下来的描写将双溪的清澈与沈、谢的诗句相提并论,强调诗歌的清新与灵动。诗人通过“千载却有曹夫子”的句子,将时间的流逝与人文精神的传承联系在一起,表达出对古代文人的怀念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杨万里以“溪光滴作两眼明,溪秀吐作五字清”来形象地描绘双溪的美丽,仿佛在说,双溪的清澈不仅在于水本身,更在于其中所激荡出的诗意。合卷而坐,感受着词句的波动,如同溪水的流淌,诗人将自然与艺术紧密相连。
整首诗流畅自然,语句清新,表现出诗人对双溪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古代文人精神的传承与敬仰。杨万里以其独特的视角,成功地将自然与文学结合,展现了南宋文人的情怀与风采。
整首诗通过对双溪的描绘,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系,以及对古代文人精神的继承与敬仰,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谢曹宗臣惠双溪集》中的“沈隐侯”指的是谁?
a) 曹植
b) 沈佺期
c) 谢灵运
d) 杨万里
诗中提到的“溪光滴作两眼明”意指什么?
a) 诗句如水
b) 溪水清澈
c) 眼睛明亮
d) 自然美丽
“千载却有曹夫子”中的“曹夫子”指的是谁?
a) 曹操
b) 曹植
c) 沈佺期
d) 谢灵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