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47: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7:16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长欲语,欲语又蹉跎。
已是厌听夷甫颂,不堪重省越人歌。
孤负水云多。
羞拂拂,懊恼自摩挲。
残烛不教人径去,
断云时有泪相和。
恨恨欲如何。
我本想要说些什么,却又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开口。
我已经厌倦了听那些夷甫之歌,不忍心一遍遍回想越人的歌声。
我辜负了这水边的云影。
感到羞愧,轻轻触碰自己的手心,心中充满懊悔。
残烛的微光不让我轻易离去,
时而有断云带来泪水的相伴。
我满心怨恨,却又无从诉说。
本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的“长欲语,欲语又蹉跎”便展现了他想要倾诉却又无法开口的矛盾状态。接下来的“已是厌听夷甫颂,不堪重省越人歌”则反映了他对耳边流行歌曲的厌倦,以及对往昔美好回忆的无奈。此时,水云的意象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事的无奈,描绘出一种失落与孤独的情感。
后面的“羞拂拂,懊恼自摩挲”则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内心挣扎,似乎在怀念过去的美好,却又感到愧疚和不安。残烛和断云的意象,更是隐喻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带来了泪水与无法自已的苦痛。整首词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塑造了一个充满感情的画面,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沉重感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落,情感复杂而深沉,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思考。
诗中提到的“夷甫颂”指的是什么?
“残烛”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人对“越人歌”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