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3:52
白金小还丹歌 其八
作者: 罗公远 〔唐代〕
一黄二白,三铢两作。
养至满蟾,生其高鹤。
事忌他非,道身自乐。
传受非人,天殃地虐。
这首诗提到的“一黄二白”指的是炼丹时所需的材料比例,强调在炼制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材料的使用。养成一种如满月般饱满的蟾蜍,才能孕育出高飞的白鹤。炼丹之事忌讳与他人相交,只应追求内心的快乐。若将此技艺传授给不适合的人,必将遭遇天灾和人祸。
本诗涉及道教炼丹术,体现了道教中追求长生不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蟾蜍与鹤在道教文化中常被视为吉祥与长寿的象征。诗中提到的“天殃地虐”则反映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不当行为的警惕。
作者介绍: 罗公远,唐代人,以精通道教炼丹术著称,是道家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诗作多涉及道教思想和自然哲学,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唐代,正当道教兴盛之时,炼丹术作为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众多修道者。诗中表达了炼丹过程中的警惕与自我反思,体现了对内心修养的重视。
《白金小还丹歌 其八》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展现了炼丹术中深邃的道理与独特的艺术魅力。罗公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炼丹材料的精确把握和对修道者心态的深刻理解。
诗的开头“一黄二白,三铢两作”直接引入炼丹的材料比例,这不仅是对物质的描述,更是对炼丹过程的严谨态度。接下来的“养至满蟾,生其高鹤”则将丹道的目标与理想生物形象结合,表现出道教对生命的崇高追求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后半部分的“事忌他非,道身自乐”突出了修道者在追求精神境界时的自我反省与自我欣赏,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快乐的重要性。最后一句“传受非人,天殃地虐”则是对外界影响的警惕,提醒人们修炼技艺应谨慎,避免因传授不当而招致不幸。
整首诗既有炼丹术的实际操作,也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哲理,体现出道教文化中对内心修炼与外在行为的统一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强调修道者应注重内心的修养与自我反省,同时警惕外界的干扰与影响。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承载了道教文化的深厚内涵,体现了对生命、自然与道德的追求。
诗词测试:
“一黄二白”中“黄”和“白”分别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满蟾”象征着什么?
“事忌他非”表达了什么态度?
答案: 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罗公远的《白金小还丹歌 其八》与王维的《鹿柴》在主题上均表达了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但前者更注重于炼丹术的实践和哲理,而后者则展现了自然景色中的清幽与人生态度的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