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四五 吕文穆公》

时间: 2025-04-26 03:14:29

诗句

太宗重光,文穆柄政。

悃悃其厚,侃侃其正。

孰侮孰诬,我嘿我容。

休休其中,大臣之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4:29

原文展示:

太宗重光,文穆柄政。
悃悃其厚,侃侃其正。
孰侮孰诬,我嘿我容。
休休其中,大臣之风。

白话文翻译:

太宗皇帝的光辉再现,文穆公主掌握政权。
他诚恳厚道,言辞正直。
谁侮辱,谁诬陷,我都不在意,心中宽容。
在他治理之下,呈现出大臣应有的风范。

注释:

字词注释:

  • 重光:光辉再现,指太宗的治国有成,使国家复兴。
  • 柄政:执掌政权。
  • 悃悃:诚恳厚道。
  • 侃侃:言辞正直,坦诚。
  • :指不在乎、无所谓。
  • 休休:安定、和谐。

典故解析:

  • 太宗:指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之一,以治国有道、宽容大度闻名。
  • 文穆公:指的是吕洞宾,历史上以贤明和宽厚著称,代表着高尚的君子形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承恩,明代诗人,擅长于古体诗,作品多表现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及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明代,正值国家政治动荡之时,孙承恩通过对太宗和文穆公的赞美,展现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太宗和文穆公为题材,表达了对理想政治及其执政者的赞美。诗中开篇便点明了太宗复兴大明的成就,接着用“悃悃其厚”和“侃侃其正”来描绘文穆公的品德,突显其诚恳和正直的性格。接下来的“孰侮孰诬,我嘿我容”,表达了作者对政治风波的超然态度,展现出一种宽容与宽广的心胸。最后一句“休休其中,大臣之风”则是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总结,强调了良好的政治风气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力量,浑然天成,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厚的历史感与政治理想。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诗人不仅传达了对他们的崇敬,也反映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殷切期望,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太宗重光,文穆柄政。

    • 赞美太宗的治理成就,指出文穆公的执政权力,强调历史的复兴。
  2. 悃悃其厚,侃侃其正。

    • 描绘文穆公的品德,表现其诚恳和正直,显示其治理的道德基础。
  3. 孰侮孰诬,我嘿我容。

    • 表达对于外界批评的淡然态度,体现了内心的宽容与宁静。
  4. 休休其中,大臣之风。

    • 总结良好的政治风气,强调大臣应有的风范及其对国家的影响。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重光”与“柄政”,“悃悃”与“侃侃”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整首诗在结构上形成排比,增强了诗句的气势与节奏。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诚恳与正直的君子风范,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体现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光:象征着复兴和希望。
  • 悃悃:代表着真诚与厚道。
  • 侃侃:象征着正义与坦诚。
  • 大臣之风:体现出理想的政治风气和治理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太宗重光"中的“重光”指什么? A. 光辉再现
    B. 重复光辉
    C. 光明的重现

  2. "悃悃其厚"的意思是? A. 诚恳厚道
    B. 傲慢无礼
    C. 胆小怕事

  3. “我嘿我容”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决绝
    B. 宽容
    C. 忍耐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反映出历史的沉重感与诗人的忧国之情。与孙承恩的作品相比,杜甫的诗更为悲壮,注重表现个人情感与历史命运的关系。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孙承恩研究》
  • 《唐太宗与其治国理念》
  • 《明代政治与文化变迁》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汤总管邢监庙约游城东酒间求诗为赋此 送祖七倒西归二首 送曾裘父 送宇文正甫 送鲜于大任入成都幕 送少隐兄赴兴元幕 送然侄四归二首 送林择之 送李崧才归闽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各安本业 相仗 山高路险 矢不虚发 役所 包含漠的成语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先字旁的字 满脸生花 包含溢的成语 巳字旁的字 撮口呼 坐吃山空 口字旁的字 氏字旁的字 用非所学 矢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