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金陵漫兴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5-02 15:52:34

诗句

江表初开南国疆,衣冠不数旧貂珰。

那堪矰缴随鸿鹄,岂有梧桐集凤皇!

党锢十年虚反覆,兴亡千载重凄凉。

繁花泯灭乌衣巷,怨恨分明石子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52:34

原文展示:

江表初开南国疆,
衣冠不数旧貂珰。
那堪矰缴随鸿鹄,
岂有梧桐集凤皇!
党锢十年虚反覆,
兴亡千载重凄凉。
繁花泯灭乌衣巷,
怨恨分明石子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江南地区刚刚开春的景象,衣着华丽的人们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追溯旧时的繁华。看到猎鹰在空中飞翔,心中难免感到惆怅,难道真的会有凤凰栖息在梧桐树上吗?经历了十年的政治迫害,经历的兴亡让人感到无比凄凉。昔日繁花似锦的乌衣巷已经泯灭,心中的怨恨在石子冈上显得格外明显。

注释:

  • 江表:指长江以外的地方,这里指江南一带。
  • 南国疆:南方的国度,泛指江南地区。
  • 衣冠:指人的服饰和装束。
  • 貂珰:一种高级的毛皮,象征着富贵、奢华。
  • 矰缴:古代的一种捕猎工具,象征着猎物和竞争。
  • 鸿鹄:指大雁和天鹅,常用来形容志向高远的人。
  • 梧桐:一种树木,传统上被视为凤凰的栖息地。
  • 党锢:指清代的政治禁锢,诗人提及党锢之苦,表达对政治局势的无奈。
  • 乌衣巷:指南京的一条古巷,曾经繁华,如今已然衰落。
  • 石子冈:指代具体地名,象征着心中怨恨的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磐(生卒年不详),字仲华,号静斋,清代诗人。其作品多关注社会变迁和历史兴亡,风格沉郁,常有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的动荡时期,社会政治形势严峻,作者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历史兴衰,抒发内心的惆怅与对过往的追忆。

诗歌鉴赏:

《金陵漫兴四首 其三》透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象征,表达了对江南故土的思念和对历史变迁的不满。开头的“江表初开南国疆”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繁华往昔的感慨。诗人通过“衣冠不数旧貂珰”描绘了人们的服饰已不再华贵,暗示着社会的崩塌和人们心中的失落。

“那堪矰缴随鸿鹄,岂有梧桐集凤皇”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矰缴的存在意味着竞争的残酷,而梧桐树下的凤皇则是理想的幻影,二者形成强烈的对比。接下来的“党锢十年虚反覆”,提到了清代的政治迫害,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反省。最后两句“繁花泯灭乌衣巷,怨恨分明石子冈”,则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紧密结合,透出深深的哀愁与惋惜。

整首诗以伤感为基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及人生命运的深思,令人深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江表初开南国疆:江南地区春天刚刚开始,暗示着新的生机。
    2. 衣冠不数旧貂珰:人们的衣着不再是过去的奢华,反映了社会的衰落。
    3. 那堪矰缴随鸿鹄:面对竞争和猎捕的现实,心中感到无奈。
    4. 岂有梧桐集凤皇:理想的美好与现实的冷酷形成强烈对比。
    5. 党锢十年虚反覆:政治迫害带来的无奈与失落,历史的反复无常。
    6. 兴亡千载重凄凉:历史的兴衰让人感到无比悲凉。
    7. 繁花泯灭乌衣巷:往日繁华已然消逝,令人感伤。
    8. 怨恨分明石子冈:心中的怨恨与悲痛是分明的,象征着对社会的不满。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南春天比作新的开始,象征着希望。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梧桐与凤皇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现了对过往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江表:象征着空间的开阔与变化。
  • 貂珰:代表着过去的奢华与荣光。
  • 鸿鹄:象征高远的理想与目标。
  • 梧桐:与凤皇相关联,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 乌衣巷:象征昔日的繁华与现今的凋零。
  • 石子冈:象征着怨恨与无奈的归属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江表初开南国疆”中“江表”指什么?
    A. 长江以外
    B. 长江之内
    C. 南国的江南
    D. 北国的江河

  2. 诗中提到的“梧桐”和“凤皇”象征着什么?
    A. 现实与理想
    B. 春天与秋天
    C. 繁华与衰落
    D. 过去与未来

  3. “党锢十年虚反覆”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荣华富贵的追求
    B. 对政治迫害的无奈与悲伤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 《春望》 by 杜甫
  • 《桃花源记》 by 陶渊明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沈磐的这首诗更加强调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悲怆,而杜甫则在对比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的基础上,透出更多的正能量与希望。两者均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深刻思考,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沈磐研究》
  • 《古典诗词的魅力》
  • 《清代文学与历史变迁》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舟次湖口 寄丁卯进士萨都剌天锡 送袁伯长扈从上京 画鹤 家兄孟修父输赋南还 张令鹿门图 赤城馆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 白鹤观 苏武慢·十载燕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邑字旁的字 拾开头的成语 马字旁的字 生议 边谍 代越庖俎 认奴作郞 地利人和 诗友 包含另的成语 包含戴的词语有哪些 齐头并进 禾字旁的字 讲训 推吐 经久不衰 目字旁的字 凵字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