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00:5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0:54:39
上阳春(柳)
作者: 蔡伸 〔宋代〕
好在章台杨柳。不禁春瘦。
淡烟微雨面尘丝,锁一点眉头皱。
忆自灞陵别后。青青依旧。
万丝千缕太多情,忍攀折行人手。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柳树在章台边的美丽景象,柳树因春天的瘦弱而显得娇弱。细雨轻烟中,柳丝如面上的尘埃,仿佛锁住了我微皱的眉头。回忆起自从灞陵分别之后,柳树依然是那样青翠。千丝万缕的情感让我难以忍受,想要攀折柳枝来寄托心中的思念。
“灞陵”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提及的地方,代表离别的伤感。诗中提到的柳树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象征着离别与思念,特别是在春天的背景下,更加加强了对往昔的怀念。
作者介绍:蔡伸,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其作品多关注自然风景与人情世态,诗风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春天的背景下创作,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感伤。春天的柳树成为了情感寄托的象征。
《上阳春(柳)》是一首充满春意和思念的诗作,蔡伸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柳树和诗人内心的情感。诗的开头便点明了柳树的美丽,接着通过“淡烟微雨”描绘出春天的细腻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这种氛围与诗人内心的思绪相映成趣。紧接着,诗人回忆起与友人的离别,心中不禁生出无尽的思念。这里的“青青依旧”不仅仅是对柳树的描写,更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整首诗通过对柳树的描绘,实则反映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欣赏,也有对人事的感慨。最后一句“忍攀折行人手”更是将思念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诗人虽想攀折柳枝以寄托情感,却又无奈于对行人的牵挂,这种矛盾的情感恰恰体现了人情世态的复杂与细腻。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离别的深切思念,情感细腻而真挚。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章台”象征着什么?
“万丝千缕”中“千缕”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蔡伸的《上阳春(柳)》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前者通过自然景物表现情感,后者则更侧重于直接的离别情感,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