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1:5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1:55:45
寄万先辈
归从衡岳此身清,
老校群书眼倍明。
白屋有田供伏腊,
青云无梦到公卿。
频挑野菜招僧至,
少著深衣入郭行。
早岁自嗟行役远,
失将诗律问先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归隐于衡岳山后的清静生活。他的心灵和身体都感到舒畅,因而在阅读书籍时眼光更加明亮。虽然在简陋的屋舍和田地里过着节俭的日子,但他并不羡慕高官厚禄的生活。作者常常去野外采野菜招待来访的僧人,身着简单的深衣在城中闲逛。年轻时他曾因远行而感叹,失去了向老师请教诗词规律的机会。
释清壹是宋代的佛教僧人,诗人。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具有浓厚的抒情和哲理色彩。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归隐生活时期,表达了他对世俗功名的超脱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作者通过描绘简朴的日常生活,反映出他对高官厚禄的无欲无求。
《寄万先辈》是一首充满淡雅情怀的诗。诗人通过衡岳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诗中描绘的清静生活,不仅是对物质的淡泊,更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开头两句,诗人以“归从衡岳”自述归隐,展现了清心寡欲的生活状态,“老校群书”则体现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白屋有田”与“青云无梦”的对比,表达了虽然生活简朴,但内心并不向往权贵的生活。这种对比加强了诗人对高官的无欲无求,反映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后四句则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的细节,采摘野菜招待僧人,身着深衣入城,展现了他闲适的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的朴实。最后两句,诗人感叹自己年轻时行役的远离,让人感到一种对知识渴望的遗憾,表达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对个人成长的反思。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朴素的意象,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和内心的宁静。
诗人归隐的地方是哪里?
A. 泰山
B. 衡岳
C. 华山
D. 嵩山
诗中提到诗人对高官厚禄的态度是?
A. 渴望
B. 无欲无求
C. 嫉妒
D. 追求
“白屋有田”中的“白屋”指的是什么?
A. 奢华的房屋
B. 简陋的居所
C. 书房
D. 茶室